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談俳的意思、談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談俳的解釋

諧谑;诙諧。 清 黃景仁 《乙未除夕前五日笥河先生偕集陶然亭分韻得影字》:“賤子工談俳,羣公任歌 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談俳(tán pái)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帶有戲谑、诙諧性質的言談或表演,多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優伶、俳優的言語藝術形式。以下從釋義、字源、文化背景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彙釋義

  1. 本義

    “談”指言談、對話,“俳”指诙諧戲谑的表演(《說文解字》釋“俳”為“戲也”)。合稱指以滑稽語言逗趣的對話或即興表演,常見于古代宮廷或市井娛樂活動。

    例證:《漢書·枚乘傳》載“诙笑類俳倡”,即言談如俳優般幽默。

  2. 引申義

    後引申為輕松戲谑的言語風格,或帶有表演性質的即興對白。如明代《萬曆野獲編》稱優人“談俳間機鋒犀利”,形容其言語機敏诙諧。


二、字源與結構


三、文化背景與典籍記載

談俳與古代“俳優”文化密切相關。俳優作為職業表演者,常以機智談吐諷谏或娛樂貴族,其語言藝術即包含“談俳”。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1卷,第213頁。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89頁(言部)、第374頁(人部)。
  3. 《中國古代戲劇史》,廖奔,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第45-48頁(俳優表演形式分析)。
  4. 《漢書·枚乘傳》,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卷五十一。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談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諧谑、诙諧的言語或行為,常用于形容談話中帶有幽默、滑稽的意味。

  2. 字義分解

    • 談:本義為“說話或讨論”,如“談論”“談心”。
    • 俳:古代指滑稽戲或表演者,引申為诙諧、滑稽,如“俳優”(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
  3. 文學用例
    清代黃景仁在《乙未除夕前五日笥河先生偕集陶然亭分韻得影字》中寫道:“賤子工談俳,羣公任歌郢。”此處“談俳”即指诙諧的言辭,與後文“歌郢”(高雅音樂)形成對比。

  4. 相關擴展

    • 近義詞:諧谑、滑稽、幽默。
    • 反義詞:莊重、嚴肅。
    • 關聯成語:如“俳徊歧路”(形容猶豫不決)等。

“談俳”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語言或行為中的幽默特質,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其意蘊。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八丸巴牋保綏悖冒餔歠憯痌茶筍城郛蟲書鳥迹麤密村際村郊典蒙點頭點紙畫字琱飾地區性反脣孤丁骨嘟寒勢皇教歡然畫譜賈利嗟異炯介掎挈伺詐蠲容攫晝抗言裂兆六牲龍身漫滋沒準兒南華抛光溥愛乞與柔克如次弱緆繕生勝朝手軸送終算錯所向螳螂子特勤同論外論溫湯舞忭五道将軍下俚仙茅顯懿淅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