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镞的意思、骨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镞的解釋

骨制的箭頭。《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 漢 桓寬 《鹽鐵論·論功》:“素弧骨鏃,馬不粟食。”《唐六典·兩京武庫》“箭之制有四” 唐 李林甫 等注:“《通俗文》曰:‘骨鏃曰骲,鐵鏃曰鏑;鳴箭曰骹,靃葉曰鈚,皆古之制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骨镞”指用骨頭制作的箭镞(箭頭),屬于古代冷兵器或狩獵工具的一種。根據《集韻》的記載,“骺”字在此語境下被解釋為“骨镞”。這種箭镞通常用于射箭,其材質為動物骨骼,經過打磨加工後形成尖銳的殺傷部件。骨镞在考古發現中較為常見,反映了早期人類利用自然材料制作工具的技術特點。

補充說明:

  1. 詞源:“骺”字在《類篇》中本義指骨骺(長骨兩端膨大部分),而《集韻》擴展其含義為骨制箭頭,體現漢字的多義性;
  2. 應用:骨镞多出現于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後期逐漸被金屬镞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骨镞的意思及來源

骨镞(gǔ zú)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古代中國的兵器。它由兩部分組成,骨指的是制作該兵器時使用的材料,镞則是指一種尖銳的箭頭。

骨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骨镞的拆分部首是骨(gǔ),它在漢字中屬于骨部。它的拼音是gǔ。

骨镞的筆畫數是12畫,由于其中的部分筆畫可能重複,可以根據不同的書寫風格有所變化。

骨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

骨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骨鎺」。繁體字是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相對于簡體字而言,其結構和筆畫更加複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骨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代的骨镞字形為「骨鄒」,其在演變過程中逐漸變為現代的「骨镞」。

例句

1. 他從展示櫃中拿出一支骨镞,展示給我們觀看。

2. 骨镞是古代戰争中非常重要的兵器之一。

組詞

骨镞不常見使用于組詞,但可以與其他漢字搭配形成相關的詞彙,例如:骨刺、镞尖。

近義詞和反義詞

骨镞的近義詞可以是骨銳、骨矢等,它們都是指類似的尖銳兵器。

骨镞的反義詞較為難以确定,因為它是一種獨特的兵器,很難找到類似功能但相反性質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