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官的意思、道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官的解釋

(1).掌道教之官。《宣和遺事》前集:“ 政和 四年春正月,置道階品秩,凡二十六等……又置道官……凡十六等。”

(2).對僧道的敬稱。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三折:“我白日裡就與那道官説來,教他把廟門則半掩着。”《西遊記》第十七回:“黑漢道:‘我夜來得了一件寶貝,名喚錦襴佛衣,誠然是件玩好之物。我明日就以他為壽,大開筵宴,邀請各山道官,慶賀佛衣,就稱為佛衣會如何?’”《金6*6*梅詞話》第三九回:“ 玉皇廟 吳道官 ,使徒弟送了四盒禮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道官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道官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均屬曆史或宗教領域的專有名詞:


一、道教體系中的神職官員

指道教内部掌管教務、儀式或宮觀事務的神職人員。其職責涵蓋主持祭祀、管理道士、維護宗教儀軌等,具有明确的宗教管理職能。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将“道官”釋為“道教中掌管事務的官職”,強調其在宗教組織内的管理屬性。

《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進一步說明,唐宋時期道教宮觀制度完善後,“道官”常由官方任命或道門推舉,負責協調宗教活動與世俗事務的關系 。


二、古代地方行政官職

特指中國曆史上“道”這一行政區劃的行政長官。如唐代的“觀察使”、宋代的“提點刑獄公事”等,均屬道級官員,掌管轄區内的民政、司法或監察事務。

來源依據: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指出,“道官”在曆代職官體系中指“一道之長官”,如明代在邊疆設置的“道員” 。

曆史學者嚴耕望在《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分析,漢代至明清的“道”作為監察區或行政區,其長官職能雖曆代演變,但“道官”始終是中央與州縣之間的重要行政節點 。


補充說明

“道官”一詞的語義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在宗教語境中指向道教神職體系,在政治制度中則指地方行政職務。二者雖同形,但職能與背景截然不同,需通過文獻上下文加以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

“道官”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掌管道教的官職

  1. 曆史背景
    宋代政和四年(1114年),朝廷設置“道階品秩”制度,将道教官員分為26個等級,并設立“道官”職位,共16等,專門管理道教事務。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政府對宗教事務的規範化管理。

  2. 職能範圍
    道官負責道教内部的等級劃分、儀式規範及宗教活動監管,屬于行政與宗教結合的特殊職位。


二、對僧道人士的敬稱

  1. 文學記載
    元代雜劇《生金閣》和明代小說《西遊記》《金瓶梅》中,均用“道官”尊稱僧人或道士,例如《西遊記》中黑風洞妖怪稱“邀請各山道官慶賀佛衣”。

  2. 社會文化意義
    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宗教人士的尊重,尤其在民間文學中,“道官”常代指德高望重或有法力的僧道。


三、其他引申含義(較少見)

個别文獻(如)提到“道官”指古代管理道路、橋梁的官員,但此解釋未見于主流權威典籍,可能為地域性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該詞的核心含義集中于道教官職和對宗教人士的尊稱,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宣和遺事》《西遊記》等原著或宗教制度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口莫辯拔興邠風痹下哺糒長漢襯布抵隙第一把手端布法盲飛淙風車風調雨順該應感突革變公報搆薄官禦詭言浮説古茂汗腺和會環運花凇疾疴今王九體據有開誠阬岸扣角鐳療器脔截沒臉門隟民輸男女授受不親鬧漕凝膚拍合敲搗切怛騎京魚慶煖穹階邛郵起塔紉鍼三遷生祿守株緣木説媒孰若髫初绾毂挽辂無面馎饦享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