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曆國的意思、曆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曆國的解釋

遊曆各國。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是故 孔子 憂道不行,歷國應聘,自 衛 反 魯 ,然後樂正。” 宋 蘇轼 《次韻子由與孔常父唱和》:“雖非蒙倛狀,尚有歷國苦。” 明 何景明 《魯連》詩:“ 仲連 初歷國,排難能解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曆國”是由“曆”和“國”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詞源和文獻用例中解析。

  1. 釋義與詞源

    “曆”本義為“經過、遍曆”,《漢語大詞典》指出其引申為“逐一經曆”;“國”指疆域政權,《說文解字》釋為“邦也”。組合後,“曆國”指“遊曆或經曆多個國家”,如《漢書·張骞傳》中“曆國數十”即描述張骞出使西域途經諸國的經曆。

  2. 古代文獻用法

    該詞多用于史書及遊記,含政治與地理雙重含義。例如《三國志》注引《魏略》載大秦商人“曆數國而至交趾”,既指跨越地域,也隱含對各國制度的觀察。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強調此類詞彙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3. 現代語義擴展

    在當代語境中,“曆國”可隱喻跨文化體驗,如錢鐘書《管錐編》以“曆國者知天下”引申為對不同文明的認知過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列詞條,但承認其作為文言短語的沿用價值。

  4. 相關詞彙辨析

    與“周遊列國”相比,“曆國”更側重系統性經曆,而非單純遊觀。《辭源》将二者并列,指出前者含主動性,後者具客觀記錄性。

網絡擴展解釋

“曆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遊曆各國(動詞性含義)

  1. 基本釋義
    指周遊或訪問多個國家,常見于古籍中描述人物經曆。例如:

    • 孔子曾“歷國應聘”,即周遊列國尋求政治理想(出自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
    • 蘇轼詩句“尚有歷國苦”,描述旅途艱辛。
  2. 語言特征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個人跨越國界的經曆,帶有動态色彩。

二、曆經更疊的國家(名詞性引申義)

  1. 引申釋義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經曆過多次政權或王朝更疊的國家”,形容曆史悠久但已衰落的國度。例如:

    • “這座古城是曆國之地,留有衆多遺迹”。
  2. 使用場景
    多見于曆史、文化類文本,強調國家興衰變遷的滄桑感。

三、讀音與詞源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古典文獻中多指“遊曆”,現代用法更傾向曆史變遷的比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脫油寶鉢辯詐弊方不長俊草頭搽脂抹粉嗤之以鼻傳聲筒鋤削慈憫大批窵長地磁極厎績地入短狀伐人風陵風姨甘露幹谒高壁過遣鴻泥晖素将胸比肚家無鬥儲譏鄙敬姜猶績巨驵開審刊琢窟弄磊浪兩辭料算陵肆鄰畺馬提燈盤絞罴卧坡陁愆面旗紅窮骨秋毫柔聲散贍嬗代省吏十二峯説作歲月不待人筍席醰粹銜環小倒小弟蕭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