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稱《八陽神咒經》。元曲中常用作諷刺說話絮叨、噜蘇的隱語。 元 無名氏 《滿庭芳》曲:“《五代史》般咶咶吵吵,《八陽經》般絮絮叨叨。” 元 石德玉 《紫雲庭》第一折:“我唱的是《三國志》先饒十大曲,俺娘便《五代史》續添《八陽經》。” 元 賈仲名 《對玉梳》第二折:“每日間《八陽經》便少呵也有八千卷,《五代史》至輕呵也有二百合。”
“八陽經”是一個源自元曲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詞義
“八陽經”全稱為《八陽神咒經》,但在元曲中并非指實際經文,而是被用作諷刺說話絮叨、啰嗦的隱語。例如元雜劇《紫雲庭》中,用“續添《八陽經》”暗指角色言語冗長重複。
語言特點與用法
該詞通過借代手法,将原本的宗教經典名稱轉化為調侃用語,常見于元曲對白或唱詞中,用以增強诙諧效果。如《滿庭芳》曲中“《八陽經》般絮絮叨叨”,直接以經書名類比冗長言語。
注音與構成
拼音為bā yáng jīng,注音為ㄅㄚ ㄧㄤˊ ㄐㄧㄥ,由“八”“陽”“經”三字組成。其中“經”字既呼應原經書名,又隱含“反複念叨”的雙關含義。
文化背景
元代戲曲文學善用戲谑表達,此類詞語的誕生與當時市井文化中對繁瑣言語的幽默批判密切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元曲例證或《八陽神咒經》的原始内容,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