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言的意思、亡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言的解釋

妄言。亡,通“ 妄 ”。《素問·方盛衰論》:“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絶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 張隱庵 集注:“失神則亡。亡言者,亡妄之言。”亡,一本作“ 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言"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兩個角度解析:

一、本義層面 "亡"通"忘","亡言"即"忘言",指因深刻體悟而超越語言表述的境界,典出《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這種哲學語境下的"亡言",強調對事物本質的領悟不需依賴言語媒介。

二、引申義層面 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中收錄其雙重引申義:

  1. 指政治語境中的失當言論,《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載"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反襯不當言論(亡言)會影響政令實施
  2. 作謙辭使用,表自謙言語粗陋,如《禮記·曲禮》"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鄭玄注"當稱己亡言以避之"

該詞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中被歸入"特殊語用"條目,強調其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反訓特征,既表"忘言"又含"慎言"的雙重文化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

“亡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基本解釋
指荒謬無稽、缺乏依據的言論。其中“亡”為通假字,通“妄”,因此“亡言”即“妄言”。

詳細解析

  1. 詞源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黃帝内經·素問·方盛衰論》:“亡言妄期,此謂失道”,張隱庵注解為“亡妄之言”,說明其與“失神”“失道”相關聯,強調言論脫離實際或違背常理。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語境中,常見于兩類場景:

    • 批判性語境:指責他人言論荒誕,如“亡言妄期(妄定期限)”;
    • 醫學典籍:描述因神志異常導緻的胡言亂語。

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中醫文獻時需注意其通假現象。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權威參考建議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素問》原文及張隱庵集注(參考、6),或通過《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驗證詞義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卦丹白芨漿百無聊賴餐柴殘蕩車價單勾掉蕩碟仙鬥棊愕怪轓車蜚龍斐斖風流博浪浮湛廣覃軌軌珪爵合龍門後遺症黃采教義鏡聽兢戰寄奴金運岌嶪即照劇路峻速矩式冷冽梁叟烈業論定猛炬綿陽市眇勁磨古内合拈相千秋萬世棄行改業繞溜襦袖手牓手帖俗習蛻衣脫售翫谑仵工獻祝小闆小景狹淺吸哈心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