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顱的意思、枯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顱的解釋

(1).秃頂,光頭。 宋 朱松 《九日送僧歸龍山》詩:“枯顱一任君披拂,寄語 龍山 落帽風。” 宋 陸遊 《縱筆》詩之二:“搖齒復牢堪決肉,枯顱再茁已勝簪。”

(2).指骷髅。 蘇曼殊 《遯迹記》:“不慧諦觀,累累白骨,的的枯顱,與月争光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顱”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四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枯顱”指幹枯的頭骨,多用于描述人或動物死亡後風化、腐朽的顱骨形态。該詞強調“枯”的幹癟狀态與“顱”的骨骼特征,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空枯的頭顱”。

二、詞源與構成

  1. 單字溯源

    “枯”本義為草木失去水分,見《說文解字》:“枯,槀也。”後引申為幹涸、憔悴;“顱”最早見于《黃帝内經》,特指頭蓋骨。

  2. 成詞演變

    二字連用最早可追溯至明代醫學典籍,如《普濟方》載“治中風枯顱疼痛”,後逐漸轉為文學意象。

三、文學與文獻用例 該詞多用于烘托蒼涼意境:

四、現代引申義 當代語境中,“枯顱”可象征:

  1. 曆史遺迹(如考古發現的頭骨化石);
  2. 抽象概念中的“精神消亡”(見《現代漢語隱喻詞典》)。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5)
  3. 《現代漢語隱喻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網絡擴展解釋

“枯顱”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 秃頂或光頭
    指頭頂無發或頭發稀疏的狀态。例如宋代詩人朱松在《九日送僧歸龍山》中寫道:“枯顱一任君披拂,寄語龍山落帽風”,陸遊的《縱筆》中也提到“枯顱再茁已勝簪”,均以“枯顱”形容光頭或新發初生的狀态。

  2. 指代骷髅
    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頭骨或骸骨。如近代作家蘇曼殊在《遯迹記》中描述:“累累白骨,的的枯顱,與月争光而已”,通過“枯顱”營造出蒼涼的畫面感。


補充信息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眼相看敝亵撥鋪裁賜昌時成弘撐突琛麗搐口兒鬥作都察院高架路哥老會挂甲規章制度果的駭訛悍勁橫潢洪溝貨流講帷饑凍桀慠積閥濟俗九州衉唾空前赉給練軍廉折淩上虐下離卻落照懋昭木幔品齊青阿軀體日記本捎貨勝筭神解十骥時宗水工隨溜兒陶染吞九鼎脫鈎外女完事萬事通文錦洿渎誣說鄉進士先熱惜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