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菰蒲的意思、菰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菰蒲的解釋

(1).菰和蒲。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淺。” 宋 張元幹 《念奴嬌》詞:“荷芰波生,菰蒲風動,驚起魚龍戲。”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二折:“向斷橋西下,疏剌剌秋水菰蒲,冷清清明月蘆花。” 魯迅 《集外集拾遺·<無題>詩》:“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

(2).借指湖澤。 南唐 張泌 《洞庭阻風》詩:“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 明 孫蕡 《湖州樂》詩:“菰蒲浪深迷白紵,有時隔花聞笑語。” 清 金農 《松陵雨泊》詩:“一夕菰蒲打蓬雨,聲聲引夢入江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菰蒲是漢語中表示兩種水生植物的組合詞,具體釋義如下:

一、詞彙構成與基本含義 "菰"指茭白(學名:Zizania latifolia),屬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基部嫩莖可食用。《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池沼裡,嫩莖經黑穗菌寄生後膨大,叫茭白,果實叫菰米"。"蒲"即香蒲(Typha orientalis),屬香蒲科水生植物,葉可編織,花粉入藥稱蒲黃。《辭源》注其"葉可制席、扇等,嫩芽可食"。

二、植物特征與分布 二者均生長于濕地環境,常見于江南水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菰生水中,葉如蒲葦"。清代《植物名實圖考》詳述其形态:"蒲,水草也,葉似莞而褊,有脊而柔"。

三、文學意象演變 自唐宋時期成為經典文學意象,多用于描繪水鄉景緻或寄托隱逸情懷。蘇轼《夜泛西湖》有"菰蒲無邊水茫茫"之句,陸遊《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寫"數家茅屋水邊村,楊柳依依綠映門。渡口喚船人獨立,一蓑煙雨濕黃昏。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喧"。

網絡擴展解釋

“菰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菰蒲”是兩種水生植物的合稱,即菰(禾本科菰屬)和蒲(香蒲科香蒲屬)。二者均生長于淺水或沼澤環境,常叢生成片。

二、植物特征

  1. 菰(茭白)

    • 科屬:禾本科多年生淺水草本,莖高1-2米,葉片寬大扁平,圓錐花序。
    • 用途:嫩莖基部為蔬菜“茭白”,果實“菰米”可食用,古為“六谷”之一。
  2. 蒲(香蒲/水燭)

    • 科屬:香蒲科多年生沼生草本,地下根莖乳黃色,地上莖粗壯,頂端有絨毛狀花序(形似蠟燭)。
    • 用途:嫩芽可食,葉片可編織,花粉入藥(蒲黃)。

三、引申含義

在文學中,“菰蒲”常借指湖澤水鄉的意象。例如:

四、文化關聯

古人常以“老菰蒲”自嘲,比喻隱逸或困頓的生活狀态。如顧炎武詩“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表達不甘隱居的心志。


注:如需具體詩句出處或植物分類細節,可參考(搜狗百科)和(今日頭條)的擴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挨也班禅額爾德尼别餘閉關卻掃兵式操波吒不腆之儀抄化重九譯雠忌楚害打磨旋登龍術敵騎都居獨醒讀音厄莎反經行權該遍改轉高埠顧訪規構姑洗汗簡橫織闳重護度家諱稽度結盟絡頭忙身門幕面盡佩韋佩弦辟幕钤決情義灑利三登酾酒讪刺市直暑絺水煙筒説朝南話誦數宿疹韬弦踏雪尋梅通交晩老子文性幄席五果烏賊契小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