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醒的意思、獨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醒的解釋

獨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辭·漁父》:“ 屈原 曰:‘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唐 杜甫 《贈裴南部》詩:“獨醒時所嫉,羣小謗能深。” 宋 曾鞏 《西亭》詩:“空羞避俗無高節,轉覺逢人惡獨醒。” 明 劉基 《述志賦》:“ 楚 屈原 之獨醒兮,衆皆以之為咎。” 清 孫枝蔚 《端陽前一日》詩:“焉知千秋事,且免獨醒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獨醒”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化的成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1. 基本釋義
    指獨自保持清醒,比喻在衆人混沌或沉迷時仍堅持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的狀态。其核心強調“獨立判斷”與“不趨同流俗”的特質。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楚辭·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此句為屈原被流放時自表心迹之言,以“醉”暗喻世人昏聩,以“醒”彰顯自身高潔。

  3. 引申意義

    • 品德象征:代指堅守原則、不妥協于世俗的高尚品格(如杜甫詩“獨醒時所嫉”體現的孤傲)。
    • 批判隱喻:隱含着對群體盲目行為的反思,如曾鞏詩句“逢人惡獨醒”暗諷隨波逐流者。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以下情境:

    • 個人在群體中保持理性判斷(如職場決策、社會現象分析);
    • 文學創作中表達孤高情懷或對現實的批判(如詩詞、散文中引用典故)。
  5. 經典例句
    現代語境中可靈活運用,例如:

    “在浮躁的網絡環境中,他如獨醒者般堅持深度思考。”
    (參考《楚辭》意象及的造句延伸)

該詞承載了中國文化中對獨立思考與道德操守的推崇,兼具文學美感與哲學深度。若需更全面的古籍引用或近義詞拓展,可參考《楚辭》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醒- 被形容為“獨自清醒”而沒有任何幹擾的狀态。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犭和酉,組成了“獨”字和“醒”字。獨字的部首是犭,總共有5畫;醒字的部首是酉,總共有10畫。這個詞語來源很難确定,但可以說它描述了一個清醒和專注的狀态。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獨醒在繁體中寫作「獨醒」。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獨字的古代寫法為「獨」,醒字的古代寫法為「醒」。這些古代字體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結構和含義保持一緻。 這裡是一個關于獨醒的例句:他在獨醒的狀态下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 一些與獨醒相關的詞組有:專心緻志、入靜、全神貫注。 一個近義詞是專注,它傳達了相似的意思,即專心緻志和集中精力。 另一個反義詞是恍惚,它表示混亂和分散注意力的狀态。 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