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或曰:‘相國(指 鄭綮 )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 灞橋 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明 程羽文 《詩本事·詩思》:“ 孟浩然 詩思在 灞橋 風雪中驢子背上。”後因以“踏雪尋梅”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景苦心作詩的情緻。 元 費唐臣 《貶黃州》第二折:“為不學乘桴浮海 鴟夷子 ,生扭做踏雪尋梅 孟浩然 。”《金6*瓶6*梅詞話》第二十回:“知你許久不曾進裡邊看 桂姐 ,今日趁着天氣落雪,隻當 孟浩然 踏雪尋梅,咱望他望去。” 周作人 《知堂回想錄·縣考的雜碎》:“‘風兜’是一種呢制的風帽,普通多用紅色呢,下連肩背,前面包住兩頰下巴,仿佛古人踏雪尋梅的高士所戴的那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踏雪尋梅漢語 快速查詢。
“踏雪尋梅”是一個蘊含文人雅趣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與典故 字面指在雪地中循梅香尋找梅花。典故融合了兩則文人轶事:
二、文化意涵
三、藝術表現 該主題常見于傳統繪畫與詩詞,如明代畫家描繪“高士踏雪訪梅”場景,通過雪景的蒼茫與梅花的清豔,營造空靈意境。
示例用法
“他獨往西山踏雪尋梅,效仿古人以雪滌心、借梅寄志。”(體現文人雅趣與精神追求)
《踏雪尋梅》是一個成語,意為在雪地中尋找梅花。它傳達的意義是在嚴寒的冬天中依然能夠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态,積極尋找美好的事物。
《踏雪尋梅》由“辶”、“雨”、“廣”、“木”、“寸”共五個部首組成。
它的筆畫數為23畫。
《踏雪尋梅》最早見于唐代詩人元稹的《遣懷》一詩:“踏雪尋梅十餘峰,飛霜無影冷夢中。”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在嚴寒的冬天中步行在雪地中尋找梅花的景象。
《踏雪尋梅》的繁體字為「踏雪尋梅」。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踏雪尋梅」可以寫作「蹋雪尋梅」。
1. 在寒冷的冬日,他踏雪尋梅,向着冬天的美好展開探尋。
2. 盡管遭遇困境,但她始終保持着樂觀的心态,踏雪尋梅般地追尋自己的夢想。
1. 尋找:踏雪尋梅的意思就是尋找美好的事物。
2. 心态:踏雪尋梅傳遞的是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态。
3. 冬天:踏雪尋梅描述的場景發生在嚴寒的冬天。
近義詞:迎春,追尋美好,冬日探索
反義詞:厭世,消極面對,漠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