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誦數的意思、誦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誦數的解釋

(1).反複誦讀。《荀子·勸學》:“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上》:“今日之時文,有非誦數時文所得者乎?”

(2).引申為記誦、背誦。 宋 王珪 《議貢舉庠序奏狀》:“又諸科徒專誦數之學,無補于時。”《宋史·選舉志一》:“而四方執經藝者專于誦數,趨鄉舉者狃于文辭,與古所謂‘三物賓興,九年大成’,亦已盭矣。”《續資治通鑒·宋哲宗紹聖元年》:“黜罷諸科誦數之學,訓練諸将慵惰之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誦數”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意義圍繞“誦讀”與“記憶”展開,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誦數”指反複誦讀或背誦數字、文字内容,強調通過重複記憶達到熟練。其中“誦”為默念、背誦,“數”可指數字或具體内容,如《荀子·勸學》中“誦數以貫之”即體現這一用法。

二、詳細釋義

  1. 反複誦讀
    原指系統性誦讀學習材料,如古代學者通過反複朗讀經典文獻來貫通知識體系。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提到科舉時文“非誦數時文所得者”,說明此方法曾是主流學習方式。

  2. 機械記憶的引申義
    宋代科舉制度中,“誦數”逐漸演變為對考試内容的機械背誦,如《宋史·選舉志》批評考生“專于誦數”而缺乏實際理解,賦予該詞貶義色彩。

三、使用場景

文獻例證

《荀子·勸學》中“誦數以貫之”體現方法論,而王珪《議貢舉庠序奏狀》中“諸科徒專誦數之學”則反映其弊端,顯示詞義隨時代産生的褒貶變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誦數

《誦數》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默念或背誦數字。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誦」和「數」。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誦」的部首是「讠」,它共有7畫,意思是言辭,和說話相關。而「數」的部首是「攵」,它共有4畫,意思是打。拆分部首和筆畫有助于我們理解字的本義。

來源

《誦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使用算籌或算盤來完成數學計算,因此默念或背誦數字是他們進行計算的一部分。這個詞是以形容習慣的方式出現在現代漢語中。

繁體

在繁體字中,「誦數」的寫法保持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誦」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上與現代字形相似。同樣,「數」的字形也可能有細微差異,但總體來說與現代字形相近。

例句

1. 他默默地誦數,努力記住每一個數字。

2. 學生們在考試前都要背誦數學公式。

組詞

誦經、誦讀、誦咒、數學、數表、數目

近義詞

背誦、默寫、默念、背記

反義詞

忘記、遺忘、忽視、不識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