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十二律之一。《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姑洗。”《史記·律書》:“三月也,律中姑洗。”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律》:“南呂為羽,姑洗為角。”參見“ 十二律 ”。
(2).指農曆三月。 漢 班固 《白6*虎通·五行》:“三月謂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鮮也,言萬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鮮明也。” 唐 杜審 言《南海亂石山作》詩:“昔去景風涉,今來姑洗至。”
(3).鐘名。《左傳·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大呂” 唐 孔穎達 疏:“ 周 鑄無射, 魯 鑄林鐘,皆以律名名鐘。知此大呂、姑洗,皆鐘名也。其聲與此律相應,故以律名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姑洗漢語 快速查詢。
“姑洗”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涉及音律、曆法和器物命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姑洗是中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第五律,屬于陽律(六律之一)。十二律是古代用三分損益法劃分音階的體系,用于規範樂器的音高标準。例如,《周禮·春官·大司樂》記載“乃奏姑洗”,說明其在禮樂中的實際應用。
漢代班固在《白虎通·五行》中解釋:“姑者故也,洗者鮮也,言萬物皆去故就其新”,因此“姑洗”被用來代指農曆三月,象征萬物煥新。唐代杜審言的詩句“今來姑洗至”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古代曾有以“姑洗”命名的鐘,可能與音律相關,但具體記載較少,僅在部分文獻中提及(如《周禮》等)。
姑洗的核心含義圍繞音律展開,延伸至曆法和器物命名,體現了古代文化中音律與自然、生活的緊密關聯。若需進一步了解十二律體系或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周禮》《史記》等典籍。
姑洗(gū xǐ)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構成。
這個詞的部首分别是女(nǚ)和氵(水 部首,讀作shuǐ)。女部表示與女性有關,氵部表示與水有關,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一個涉及女性的動作或行為。
姑洗這個詞來源于《史記·貨殖列傳》,原本意思是指女子清洗、洗澡的動作。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表示女人洗澡的行為、地方或設施。
在繁體字中,姑洗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中,姑洗的寫法則稍有不同。姑洗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婀娜」。這種寫法更多地強調了女性的柔美、婀娜多姿。
以下是關于姑洗的幾個例句:
1. 她每天晚上都會來姑洗,保持肌膚水嫩。
2. 這個姑洗的地方很寬敞,洗澡非常舒適。
在組詞中,姑洗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
1. 姑洗室:女子洗澡的地方。
2. 姑洗用品:專門為女性使用的洗浴用品。
幾個近義詞或相關詞語包括:
1. 沐浴:泛指洗澡、洗浴。
2. 洗澡:清洗身體,特指使用水進行清洗。
3. 清潔:保持幹淨,指清洗或擦拭。
幾個反義詞或對立詞語包括:
1. 丑陋:形容不美麗、不好看。
2. 髒亂:形容不幹淨、不整潔。
總之,姑洗是一個表示女性洗澡的詞語,部首分别是女和水。它的寫法現代和繁體字基本相同,而古代漢字寫法為「婀娜」。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它的近義詞包括沐浴、洗澡和清潔,反義詞則包括丑陋和髒亂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