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送糧。《國語·晉語三》:“是故汎舟于 河 ,歸糴於 晉 。”
“歸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歸籴”強調糧食的運輸行為,結合了“買入”與“運送”的雙重動作,反映了古代物資調配的特定方式。需注意其語境多與曆史、軍事或經濟策略相關。
“歸籴”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下面将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歸籴(guī zī)的意思是指農村将農産品和谷物等歸集到城市或中央倉庫。
歸籴的部首是彳(辶)和竹,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3畫和15畫。
“歸籴”這個詞來自于古代的農業社會,是農田勞動的一種現象。在農産品收獲季節,農民會将自己種植的谷物或其他農産品集中起來,最後運送到城市或中央倉庫。
“歸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歸籾”,保留了一部分古代漢字的特點。
在古代,歸籴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仍然是由“彳”和“竹”兩個部首組成。
1. 農民積極參與歸籴工作,為國家糧食儲備做出了貢獻。
2. 這批谷物需要歸籴後,才能供應給市場。
歸籴的衍生詞有歸集、籴谷等。
歸籴的近義詞包括集斂、存儲、儲備等。
歸籴的反義詞可以有發放、分發等,表示将儲備的物資發放給具體需要的人或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