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潤膩的意思、潤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潤膩的解釋

光滑細膩;潤澤細膩。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下:“上皇發囊,且曰:‘此瑞龍腦香也,吾曾施於暖池玉蓮朶,再幸尚有香氣宛然。況乎絲縷潤膩之物哉。’”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石》:“牆側有搗衣石一片,潔白潤膩,人嘗坐之。” 柔石 《二月》四:“柔白的臉孔,這時兩頰起了紅色,潤膩的、光潔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潤膩"是一個漢語複合形容詞,主要用于形容物體表面或肌膚的質感,結合了"潤"和"膩"兩個字的核心含義:

  1. 核心釋義:

    • 潤: 指光滑、濕潤、有光澤,不幹燥粗糙。
    • 膩: 指細膩、滑溜、油脂多而細膩。
    • 潤膩: 形容物體表面或皮膚光滑、細膩、滋潤,帶有一種油潤或水潤的光澤感,觸感柔滑。常用來形容保養得當的皮膚、某種食物的口感(如肥肉、油脂)、或某些物件的表面(如玉石、瓷器)。
  2. 具體含義與用法:

    • 形容肌膚: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指皮膚光滑、細膩、有彈性,看起來或摸起來滋潤、柔滑,仿佛覆蓋着一層健康的油脂或水分,顯得健康、年輕。例如:“她的皮膚白皙潤膩,吹彈可破。”
    • 形容食物口感: 形容某些富含脂肪的食物,入口感覺滑溜、細膩、油潤,但不一定令人反感(有時是褒義,形容口感豐腴)。例如:“這塊東坡肉炖得酥爛,入口即化,口感潤膩。”
    • 形容物體表面: 形容某些器物表面光滑、細膩、有光澤,觸感溫潤。例如:“這塊和田玉質地溫潤,手感潤膩。”
  3. 與近義詞的細微差别:

    • 潤滑: 更側重于減少摩擦、使物體容易滑動,可以是人為添加潤滑劑(如機油)的效果。
    • 細膩: 主要強調質地精細、不粗糙,可以用于皮膚、材料、情感等。
    • 油潤: 強調像油一樣的光澤和質感,有時帶點油膩感。
    • 潤膩: 結合了“潤”的光澤、濕潤感和“膩”的細膩、滑溜感,常用于描述自然或美好的光滑細膩狀态,尤其適用于皮膚,帶有褒義色彩。
  4.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潤: ① 細膩光滑;滋潤。② 加油或水,使不幹枯。③ 使有光彩(指修改文章)。④ 利益;好處。
      • 膩: ① 食物油脂過多,使人不想吃。② 厭煩。③ 細緻;光滑。④ 積垢;污垢。
      • 潤膩: 雖未單獨列出詞條,但根據構詞法及兩字釋義(“潤”的①義項和“膩”的③義項),其含義清晰指向“光滑、細膩、滋潤”。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潤膩”有更明确的收錄和解釋。
      • 潤膩: 光滑細膩;滑潤。常用來形容肌膚、玉石等。
      • 例證: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五回:“寶玉笑道:‘你瞧瞧,你的手弄的泥烏苔滑的,還不快洗去。’玉钏兒道:‘我們爺們的手,自然是粗糙的;哪裡比得上姑娘們的手潤膩呢?’”
  5. 文學例證參考:

    • 《紅樓夢》第三十五回: 上文所引玉钏兒的話,是“潤膩”形容肌膚的經典用例。
    • 現代文學作品: 許多現當代作家在描寫女性美或特定質感時也會使用“潤膩”。例如張愛玲等作家的小說中時有出現,用于描繪皮膚、絲綢、食物等。

“潤膩”是一個描繪細膩、光滑、滋潤質感的形容詞,尤其常用于贊美健康光澤的肌膚,也用于形容某些食物或物體的滑潤觸感。它融合了“潤”的光澤濕潤與“膩”的細膩滑溜之意,傳達出一種飽滿、柔和、美好的觸覺或視覺感受。

網絡擴展解釋

“潤膩”是一個漢語詞語,根據不同語境有兩種主要含義:

一、形容文辭或言辭優美流暢

  1. 基本含義:指語言表達流暢且富有感染力,常用于贊美口才或文學作品的感染力。例如唐代韓愈在《進學解》中以此形容文辭之美,奠定了該詞的文學批評意義()。
  2. 延伸用法:現代可引申為對演講、文字等表達形式的贊美,如“他的演講潤膩動人,令聽衆沉浸其中”。

二、描述物體的質感

  1. 物理特性:指物體表面光滑、細膩且帶有潤澤感。例如宋代文獻《楊太真外傳》描述絲織品“絲縷潤膩”,清代《物妖志·石》中形容石頭“潔白潤膩”()。
  2. 現代用例:可用于形容皮膚、玉石等,如“這塊玉佩觸手潤膩,質地極佳”。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白皚皚白華之怨百結懸鹑闆定冰沍蒼靈側不棱扯擄賝賮出錯店伴電曜旳旳短日照植物凡兒風瞀高絃溝境乖僭管窺筐舉關行喝風呵煙恨鐵不成鋼夥多揭開祲容雞犬相聞開阃骒馬庫莫奚闊狹六珈瞞人漢馬牌敏活年青孽妾蓬蓬被褐輕兵傾賞窮兇極悖痊除攘争三盆手上風官司省合世塗市義首露屬禽宿鐵刀鐵口通裁亡魂喪魄萬事不求人頑玩危滞娴靡小蓬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