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強國。《國語·吳語》:“夫 吳 ,良國也,能博取於諸侯。”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名字解诂上》“ 齊 高彊 字 子良 ”:“良亦彊也……《吳語》:‘夫 吳 ,良國也,能博取於諸侯。’良國,彊國也。 韋 注曰‘良,善也。’失之。”
“良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強國”,主要指在政治、軍事或綜合實力上強大的國家。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根據《國語·吳語》記載:“夫吳,良國也,能博取於諸侯”,其中“良國”即指吳國作為強國的地位。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明确指出,“良”在此處應解釋為“強”,而非傳統注釋的“善”,糾正了韋昭的誤解。
構詞分析
古文獻依據
《國語》和清代考據學均支持“良國=強國”的釋義,例如王引之通過“齊高彊字子良”的案例,論證“良”與“彊(強)”的互通性。
與傳統注釋的分歧
東漢韋昭曾将“良”注為“善”,但後世學者認為此解不符合上下文語境,應更側重“實力強盛”而非“道德良善”。
明代于謙在詩句“忠孝世所珍,賢良國之寶”中,将“賢良”與“國之寶”并提,暗含“良國”需以賢能人才為支撐的理念。
在姓名學中,“良國”作為人名時,“良”取“優秀、賢德”之義,“國”則象征抱負遠大,整體寓意“德才兼備、心懷家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原文或清代考據學著作(如、5的文獻來源)。
良國是一個詞語,由“良”和“國”兩個字組成。
“良”字的部首是“艮”,它有6個筆畫。而“國”字的部首是“囗”,它有7個筆畫。
“良國”的意思是指一個良好、繁榮、和平的國家。這個詞語在古代用來稱贊一個國家的好境況和美好前景。
在繁體字中,“良國”可以寫作“良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于現代,包括“良國”這個詞語。古時候,“良”字的寫法可能稍有變化,但整體意思是相同的。
以下是兩個使用“良國”的例句:
與“良國”相關的詞語包括良好、良善、國家、國土等。
與“良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美麗國家、繁榮國家、富裕國家等。
與“良國”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亂國、貧困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