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堅固;粗劣。《漢書·息夫躬傳》:“器用盬惡,孰當督之!” 顔師古 注引 鄧展 曰:“盬,不堅牢也。”《新唐書·承天6*皇帝倓傳》:“太子北過 渭 ,兵仗盬惡,士氣崩沮。”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盬惡漢語 快速查詢。
"盬惡"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素分解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盬"本義指未經提煉的粗鹽,《說文解字·鹽部》載:"盬,河東鹽池",後引申為"不堅固"之意。《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裡山河,必無害也"杜預注:"晉國外河而内山,以喻其險固,雖盬惡,不為害",此處"盬惡"即形容事物粗劣不堅。
二、詞源分析 該詞由"盬"(gǔ)與"惡"(è)構成并列結構:
三、應用範疇 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對物品質量的評判:
文獻來源: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1963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郭璞. 爾雅注疏.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陳彭年. 廣韻校本. 中華書局,2011 鄭玄. 周禮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李誡. 營造法式. 人民出版社,2006
“盬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拼音為gǔ è,其核心含義為“不堅固;粗劣”,主要用于描述器物或兵器的質量不佳。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指物品的質地脆弱、不牢固,或工藝粗糙、質量低劣。例如《漢書·息夫躬傳》提到“器用盬惡”,意為器物粗劣不堅固;《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中“兵仗盬惡”則描述兵器質量低劣,導緻士氣低落()。
詞源與古籍例證
如需進一步驗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權威辭書,以獲取更精準的學術釋義。
傲客奔競篦簵柴桑門超然遠舉春序當代英雄帝墳狄隸帝竹風流緼藉俸滿赴舉改奪桂姜寒澗悍士檢求薦剡剿絶角睐驕獰假球借筯津通基因看不慣客水練熟獵徒林帶流星拐馬伏赧顔汗下逆班凝祥池疋段品貌品學前婦切屑齊和情照蛩蛩駏驉仁心仁聞榮忭若時食色述録四書五經蘇步青縮成一團鎕銻讨索天贶偷淺枉沐無以塞責詳訊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