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以塞責的意思、無以塞責的詳細解釋
無以塞責的解釋
自謙之語。無法彌補自己應負的責任。《漢書·東方朔傳》:“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遺德,奉朝請之禮,備臣妾之儀,列為公主,賞賜邑入,隆天重地,死無以塞責。” 顔師古 注:“塞,補也。”
詞語分解
- 無以的解釋 即;無已;,不停止,不得已無已人,則王乎。;;《孟子;梁惠王上》詳細解釋.不采用。《詩·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 * ?” 鄭玄 箋:“此二菜者,蔓菁與葍之類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時,有惡
- 塞責的解釋 ∶做事不認真,敷衍了事敷衍塞責 ∶盡責報德塞責詳細解釋.盡責;補過。《韓詩外傳》卷十:“及母死三年, 魯 興師, 卞莊子 請從。至見於将軍曰:‘前猶與母處,是以戰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沒矣,請塞責。’
網絡擴展解釋
“無以塞責”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使用特點如下:
基本解釋
- 拼音:wú yǐ sè zé(注音:ㄨˊ ㄧˇ ㄙㄜˋ ㄗㄜˊ)
- 釋義:自謙之語,表示無法彌補自己應負的責任。其中“無以”意為“沒有辦法”,“塞責”指“應對責任”或“彌補過失”。
出處與背景
- 最早記載:出自《漢書·東方朔傳》。原文中,漢武帝的姐姐隆慮公主在臨終前說:“死無以塞責”,表達自己未能盡責的愧疚。
- 結構特點:屬于緊縮式成語,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古代書面語境。
使用場景
- 自謙或自責:常用于表示對自身過失的愧疚,如“臣才疏學淺,恐無以塞責”。
- 描述明顯錯誤:指錯誤或缺點過于明顯,無法辯解或掩蓋,如“此事疏漏甚多,實無以塞責”。
例句參考
- 《史記·酷吏列傳》中記載:“湯無尺寸功,起刀筆吏,陛下幸緻為三公,無以塞責。”
補充說明
- 近義詞:難辭其咎、責無旁貸。
- 反義詞:功成不居、推功攬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語演變,可參考《漢書》《史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以塞責》的意思
《無以塞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辦法充分盡責,無法表達内心愧疚和不滿意的心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以塞責》由無、以、塞、責四個字組成,其中:
- 無(wú)的部首是無,并且是一個筆畫。
- 以(yǐ)的部首是人,總共有三個筆畫。
- 塞(sāi)的部首是土,并且是七個筆畫。
- 責(zé)的部首是言,并且是九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無以塞責》這個成語出自于《莊子·逍遙遊》這篇文章,是莊子的哲學思想之一。繁體字為「無以塞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如「責」字在古代寫作「責」,「以」字寫作「不」,「塞」字寫作「賽」。
例句
他做事不盡心,無以塞責。
組詞
無以塞心、無以塞愧、無以自責。
近義詞
無以回報、無以為報、無以為答。
反義詞
有以克責、有以盡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