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url up into a ball;huddle oneself up]∶常常因為寒冷、緊張、恐懼而蜷縮身體
(2) [cringe]∶使肌肉做不隨意的收縮
“縮成一團”是一個漢語動詞短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意義與結構 由動詞"縮"(收縮、蜷曲)和補語"成一團"(形成球狀)構成,描述身體或物體因外力或主觀動作形成緊湊的團狀形态。如:刺猬遇到危險時會縮成一團保護自己。
常見使用場景
比喻延伸 可抽象形容事物聚集狀态,如:"所有問題縮成一團難以解決",暗指複雜問題糾纏不清。這種用法常見于文學描寫。
近義表達對比 | 詞語 | 側重點 | 情感色彩 | |------------|----------------------|------------| | 蜷縮 | 肢體彎曲狀态 | 中性 | | 瑟縮 | 顫抖着收縮 | 含脆弱感 | | 佝偻 | 長期彎曲的體态 | 病理特征 |
語法搭配特征 常與趨向補語連用:"縮成一團蹲在角落",或與程度補語搭配:"吓得縮成一團"。在比喻用法中可接抽象主語:"公司的業務範圍縮成一團"。
該短語通過具象化動作傳遞豐富的情感信息,兼具描述性和表現力,是漢語中高頻使用的形象化表達。
《縮成一團》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因害怕、緊張或者不安而緊縮身體,形容心情或情緒的不穩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成語《縮成一團》的第一個字“縮”由“纟”和“宿”兩個部首組成,共六個筆畫。
來源:成語《縮成一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古代人們認為人的情緒會對身體産生反應,而“縮成一團”表達了人們在害怕或者緊張時身體緊繃的狀态。
繁體:《縮成一團》的繁體字為「縮成一團」。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古漢字中的“縮”字與現代略有差異,但整體意義和用法相同。
例句:他害怕得縮成一團,無法動彈。
組詞:心不在焉、驚慌失措、緊張不安。
近義詞:緊繃、抖縮。
反義詞:輕松、自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