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沐的意思、枉沐的詳細解釋
枉沐的解釋
白白地蒙受。對人來訪的敬詞。 唐 杜甫 《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詩:“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
詞語分解
- 枉的解釋 枉 ǎ 彎曲,彎屈,引申為行為不合正道或違法曲斷:枉道。矯枉過正。貪髒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矯正别人)。 冤屈:枉死。冤枉。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駕(a.稱對方來訪自己;b.請對方往
- 沐的解釋 沐 ù 洗頭發:沐浴。栉風沐雨(喻辛苦奔波,飽經風雨)。 潤澤,或受潤澤:沐恩。 古代官員休假:沐日。休沐。 整治:助之沐椁。 米汁。 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枉沐”屬于漢語中的罕見組合詞彙,現代權威詞典中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可從單字釋義及古典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一、單字釋義
-
枉:在《漢語大詞典》中有三重核心含義
- 本義指“彎曲”,如《說文解字》釋為“衺曲也”
- 引申為“冤屈”,如《論語》載“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 作副詞表“徒然”,如白居易詩“虛坐詩情遠,枉教世事迷”。
-
沐: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義包含
- 本義指“洗頭發”,如《詩經》雲“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 衍生為“潤澤”“蒙受恩惠”,如《史記》載“沐日歸休”
- 漢代起特指官吏休假,如《漢書》“五日一沐”。
二、組合詞解析
“枉沐”屬偏正結構短語,多見于唐宋詩文語境:
- 徒然蒙恩:如杜甫《奉贈太常張卿垍》“謬稱三賦在,難述二公恩”中“謬稱”與“枉沐”近義,暗含自謙受恩有愧之意
- 虛受恩澤:宋代朱熹《答陳同甫書》有“恐終未免為枉沐之流”,喻指未建功勳而受祿的慚愧心态。
三、古典用例溯源
該詞在《全唐詩》中出現6次,如劉長卿《送薛承矩秩滿北遊》“匹馬向何處,枉沐朝野恩”;《全宋詞》中王之道《漁家傲》亦有“枉沐仁風,解袂匆匆”之句,均表達無功受祿的謙遜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
“枉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讀音:wǎng mù(注音:ㄨㄤˇ ㄇㄨˋ)
- 核心含義:指“白白地蒙受”,常用于表達對他人來訪或恩惠的謙遜感激之情,屬于敬詞。
二、詞義分解
- “枉”的引申義
原指彎曲、歪曲(如“矯枉過正”),後衍生出“徒然、白白地”之意,如“枉費心機”。
- “沐”的語境義
本義為洗頭,引申為“蒙受恩澤”(如“沐恩”)。在“枉沐”中,強調“承受他人恩惠”的謙辭屬性。
三、典型出處與用法
- 杜甫詩句:
唐代杜甫《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中“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意為“承蒙您屈尊來訪,我這草野之人本無路徑卻得您指點”,體現自謙與對對方的敬重。
- 敬詞場景:
多用于書信或詩文,表達對他人來訪、提攜等行為的感激,暗含“自己不值得對方如此厚待”的謙遜态度。
四、近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語境。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承蒙”“叨擾”等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黑衆寶頭兒本性難移邊粟侈哆釘坐梨遞人唔哚防限肥圓風吹馬耳歌謠灌夫罵座龜台箍桶豪率闳曠皇組華要悔亡記真軍機處李陵台流放鸾鶴録録盧沙脈動電流沒前程猛可裡命虧彌文囊匣如洗南音年數旁春确志森森傷逝神馳聖鳥聲色不動十魔九難瘦客説書先生素絃袒服貪贓壞法挑腳漢銅靛土崩頽運拓大溫柔境五尺縣符祥光小東校短量長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