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嗒然若喪”是漢語中一個描述失意狀态的成語,讀音為“tà rán ruò sàng”,可拆解為“嗒然”(失意貌)與“若喪”(如有所失)兩部分。其核心含義指人因受挫或失落,呈現出精神渙散、怅惘無措的狀态,多用于文學語境中表達深層次的消極情緒。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道家典籍《莊子·齊物論》中“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耦”的典故,記載了子綦向子遊闡釋“天籁”時,用肢體語言展現“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悟道狀态。明代思想家宋濂在《方愚庵像贊》中進一步将其凝練為“嗒然若喪,泯物我而遠蹤”,賦予其超脫物外的哲學意蘊。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常見于兩類語境:一是描述突遭打擊後的失魂落魄,如“聽聞噩耗,他頓時嗒然若喪”;二是刻畫藝術創作中的忘我境界,如“畫家對景寫生時嗒然若喪,全然融入自然”。其近義詞包括“怅然若失”“魂不守舍”,反義詞則有“神采奕奕”“容光煥發”等。
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第8卷第312頁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9修訂版)相關條目。線上資源可查閱漢典網(www.zdic.net)及中國成語百科(chengyu.911cha.com)的詳細解析。
“嗒然若喪”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形容人因極度失落或懊喪而神情恍惚,仿佛失去了重要事物。
字詞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梁羽生作品選段。
阿那曲暗九察典超形侈欲蹰踟大蔔打細玷捶發皇繁花似錦凡眼腑肺赴官概愆改俗遷風趕熱寡誠寒山寺濠溝晦溽見惡蹇跂近乎鶪鶪抗美撈兒蕾鈴厘饬領軍毛席妙語解頤糜粉密語母親河南楚男裝拟蹤欠負洽孰棄播旗鎗羣俗軟梯三岔路三法司懾懼省字號蛇足食莽矢躍宿水飡風天癸同位素退心外門蓊翳五袴下碇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