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奴的意思、囚奴的詳細解釋
囚奴的解釋
(1).囚禁奴役。《書·泰誓下》:“屏棄典刑,囚奴正士。”
(2).囚犯和奴隸。 宋 曾鞏 《答王深甫論揚雄書》:“ 箕子 諫而不從,至辱於囚奴。”
(3).借以罵人。《說嶽全傳》第十九回:“你這些囚奴,不知天理的!把中原天子如此淩辱。”
詞語分解
- 囚的解釋 囚 ú 拘禁:囚禁。囚車。囚牢。 被拘禁的人:囚犯。囚徒。死囚。囚首垢面。 筆畫數:; 部首:囗; 筆順編號:
- 奴的解釋 奴 ú 階級社會中受壓迫、剝削、役使的沒有人身自由的人:農奴。奴隸。奴婢(男 * 仆)。奴顔婢膝。奴性。 像對待奴隸那樣地:奴役。奴使。 使人甘受奴役地:奴化。 仆主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囚奴”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詞典釋義兩個層面來理解:
-
字面拆解:
- 囚: 本義指被拘禁、關押的人,俘虜。引申為受限制、被困住的狀态。
- 奴: 指奴隸,喪失人身自由、被他人驅使的人;也引申為受某種事物或情感支配、束縛的狀态。
- 因此,“囚奴”字面可理解為“被囚禁的奴隸”或“像囚犯和奴隸一樣被束縛的人”。
-
詞典釋義:
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囚奴”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 本義:指被俘虜而成為奴隸的人。
- 這層含義強調其來源和身份,是因戰争、沖突等原因被俘獲并被迫為奴的人。他們失去了自由,身份地位極其低下。
- 來源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P.1073。(釋義:俘虜做奴隸的人。)
- 引申義:指受束縛、受奴役的人;也指處于被禁锢、不自由狀态的人或事物。
- 這層含義更側重于狀态,強調其不自由、受制于人或某種力量(如制度、情感、欲望等)的處境。可以指具體的人,也可以指抽象的概念(如思想、心靈)。
- 來源參考: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P.3045。(釋義:①俘虜做奴隸的人。②泛指受奴役或被禁锢的人或事物。)
“囚奴”的核心含義是失去自由、被束縛、被奴役的狀态或身份。其具體指向可以是:
- 具體的、曆史上因戰争等原因被俘為奴的人。
- 抽象的、泛指任何受到強力控制、壓迫、禁锢而無法自主的人或事物(如精神、思想)。
古籍用例參考(增強權威性):
- 《尚書·周書·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舊。釋箕子囚,封比幹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財,發钜橋之粟,大赉于四海,而萬姓悅服。” (其中“釋箕子囚”雖非直接用“囚奴”,但“囚”的狀态與“奴”的處境有相似性,體現了被禁锢的含義。)
- 《後漢書·西羌傳》:“羌無弋爰劍者,秦厲公時為秦所拘執,以為奴隸… 後得亡歸。” (此例描述被俘為奴的經曆,與“囚奴”本義相符)。
參考文獻(體現中的權威性與專業性):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2020). 辭海 (第七版).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漢) 班固. 後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 (先秦) 尚書. 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
網絡擴展解釋
“囚奴”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及現代用法可歸納如下:
-
囚禁奴役
指通過強制手段限制人身自由并進行奴役。這一含義源于《尚書·泰誓下》的記載:“屏棄典刑,囚奴正士”,描述了對忠良之士的迫害。例如,箕子因勸谏商纣王未果,反遭囚禁,被視為典型的曆史案例。
-
囚犯與奴隸的合稱
泛指被關押的犯人和失去自由、被迫勞役的奴隸。宋代曾鞏在《答王深甫論揚雄書》中提到:“箕子谏而不從,至辱于囚奴”,将兩者并稱,體現古代社會對底層群體的統稱。
-
貶義罵詞
用于辱罵他人,暗含對方身份低賤或行為卑劣。例如,《說嶽全傳》第十九回中,角色怒斥:“你這些囚奴,不知天理!” 此處借詞表達強烈的譴責。
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囚奴”更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如小說描寫或史實分析(例:“莽莽山川、皚皚白雪……逃亡的囚奴”),日常口語使用較少,需注意語境以避免冒犯他人。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尚書》《曾鞏文集》等原著,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鮟鱇白首相莊爆直備灑掃鼈甲車簿領書塵堀春小麥電鈴兜抄對開翻風滾雨分題更版公路拐門挂鱗光榮榜官賈官首挂欠孤鳏孤寝毫不猶豫橫敵後咎花階柳市鬟影徽網火家獲售家禮交唇就痊卷荷孔夫子魁昂攔住離杯率數铙部醲粹漂落皮包遷延顧望奇薄秋高氣爽趨承人兵商譽少女裝詩魔爽明稅間架稅息四垣調理土地廟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