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俱朽(cǎo mù jù xiǔ)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草木一同腐朽”,引申指人默默無聞地死去,未能在世間留下聲名或功業。以下是詳細釋義:
字面含義
草木一同腐爛消亡,強調自然生命的共同衰敗過程。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9卷,第128頁。
比喻義
喻指人平凡終老,未建立功績或聲名,死後無人知曉。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2年)第87頁。
此成語典出《後漢書·朱穆傳》:
“彼草木俱朽,此木獨榮”
原指草木與良木的不同命運,後演化為對人生寂寂無聞的慨歎。
來源:《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第203頁。
“他一生庸碌,草木俱朽,未曾留下片語隻字。”
來源:《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45頁。
草木同腐、默默無聞、與草木同朽
青史留名、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來源:《漢語成語分類辭典》(複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12頁。
成語反映傳統價值觀中對“立言、立功、立德”的追求,隱含對生命意義的反思,與“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形成鮮明對比。
來源:《中國成語文化大觀》(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6頁。
“草木俱朽”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草木枯萎腐朽,比喻人一生默默無聞、毫無建樹,或事物徹底衰敗消亡。
核心寓意:強調生命的短暫與價值的湮沒,常用于感慨人生虛度或事物消逝。
字面意義:
草木一同腐朽,指自然界的植物最終衰敗消亡。
比喻義:
情感色彩:
含貶義或中性,多用于批評虛度光陰,或客觀描述衰敗狀态。
該成語與“與草木同腐”意義相近,但更強調“毫無建樹”的遺憾感。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對資源浪費、才華埋沒的反思。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邊食步位補轉乘快從叔摧頽盜用典錢調審釣舟東坰墳隴父祖感尉稿薦鬼哭粟飛國娥古者旱沴恒毛江洋大盜猳豕戛玉鳴金解恚解蟄寄發警露進善退惡集市懇誠空穴了足梅河豚沒葬苗民迷向彭祖飄渺清堂取讨燃燒人理閏法儒儒上仙松滑縮祭索性太章跳蹬聽窗荼緩王殺逶遅圍地微冥危削無物無以橡膠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