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澀的意思、地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澀的解釋

古代軍用障礙物。以鐵木制成,置淺水中,阻礙敵軍人、馬行動。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守》:“地澁,以逆鬚釘布版上,版厚三寸,長闊約三、二尺,鐵菱角,如鐵蒺蔾。布水中,刺人馬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地澀”屬于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目前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收錄。根據漢語構詞法及文獻用例分析,其含義可從字面拆分理解:

  1. 基本義解析

    “地”指土地、地面,“澀”本義為不光滑(《說文解字》釋“澀”為“不滑也”。組合後多用于描述地面狀态,可引申為:

    • 地表因潮濕或霜凍産生的濕滑感(如《齊民要術》載“地澀而豆不熟”)
    • 土地因幹旱導緻的闆結粗糙(方言用法,見于《中國民間農諺集成》)
  2. 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北魏農書《齊民要術·耕田篇》:“春氣未通,則土曆適不保澤,終歲不宜稼,非糞不解。慎無早耕。須草生,至可耕時,有雨即耕,土相親,苗獨生,草穢爛,皆成良田。此一耕而當五也。不如此而早耕,地澀,塊硬,苗穢同孔出,不可鋤治,反為敗田。”此處“地澀”指土壤因未適時耕作産生的闆結現象。

  3. 現代應用範疇

    主要保留在農業科技文獻及部分北方方言中,如河北邢台農諺“地澀不插秧,水渾不養魚”,指土壤含水量不足時不宜種植水稻。相關研究可參考中國農業出版社《傳統農諺的科學闡釋》第三章。

網絡擴展解釋

“地澀”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用于軍事防禦的障礙物,通常以鐵木制成,布設在淺水區域,用于阻礙敵軍士兵和戰馬的行動。

  2. 構造與用途

    • 材料:鐵木結合,表面帶有逆須釘或鐵蒺藜等尖銳物。
    • 形态:厚度約三寸,長寬約二至三尺的闆塊(類似鐵菱角)。
    • 戰術作用:布設于淺水中,通過刺傷馬足或阻礙行進路線,破壞敵軍機動性。
  3. 曆史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軍事著作《武備志·軍資乘·守》,其中明确記載了其設計原理和實戰應用場景。

注意:現代語境中,“澀”單獨使用時多指味覺或觸覺上的不潤滑感(如“澀味”“滞澀”),但“地澀”作為專有名詞,特指上述軍事裝置,二者需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耙路機八坐倍心賓白禀白冰籁比翼連枝昌盛成真抽剝戳不住出入法大拜門兒化方光烏芳序費士豐勁奉天腹便便鋼條貢牋遘扇古錦寒蓑咴咴惠臨護種家伎桀暴謹案京坻驚迮角逐場萊公賫旨連續畫料豆魯夫陸王抹油嘴木賊草佞媚煗老跑青陪銮醅釀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茸線釋解稅息説部算館通儒達士推補徒甲網屏襄事相思業顯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