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石的意思、碑石的詳細解釋
碑石的解釋
(1).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颍水》:“廟前有碑,碑石金生。 幹寳 曰:‘黃金可採,為 晉 中興之瑞。’”《南史·蕭恭傳》:“是夜聞數百人大叫碑石下,明旦視之,碑湧起一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三字經》:“ 西奈山 ,顯神蹟,命 摩西 ,造碑石。” 葉聖陶 《登雁塔》:“單說那碑石經曆了一千四百年,文字還很完整,筆畫還有鋒棱,可見石質之堅緻。”
(2).特指墓碑。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一:“《太尉楊震碑》雲:‘敢慕 奚斯 之追述,樹碑石于墳道。’則又承 揚子 誤焉。” 何其芳 《畫夢錄·墓》:“快下山的夕陽如柔和的目光,如愛撫的手指從平疇伸過,從林葉探進來,落在溪邊一個小墓碑上,摩着那白色的碑石。”
詞語分解
- 碑的解釋 碑 ē 刻上文字紀念事業、功勳或作為标記的石頭:石碑。豐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圖畫)。碑拓(?)。碑帖。碑林。裡程碑(a.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裡數的标志;b.喻在曆史發展進
- 石的解釋 石 í 構成地殼的礦物質硬塊:石破天驚(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來治病的針:藥石。藥石之言(喻規勸别人的話)。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 姓。 石 à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鬥為
網絡擴展解釋
“碑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石刻器物,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碑石指以石材制成的刻字紀念物,主要用于記錄曆史事件、表彰人物功績或标記特殊地點。其核心特征是通過文字和圖案承載曆史與藝術價值,常見形式包括墓碑、功德碑等。
二、曆史起源與發展
-
早期功能
最早的碑石無文字,主要用于:
- 測日影計時(類似日晷)
- 宗廟前系牲畜
- 墓葬時引棺下葬
-
文字化演變
自先秦時期起,碑石逐漸刻文。如《詩經》記載“石碏可镂”,漢代後發展為系統記錄功績的載體。秦代稱“刻石”,漢以後正式定名“碑”。
三、文化意義
- 曆史價值:如北魏《水經注》記載的黃金碑石被視為國家祥瑞。
- 藝術載體:碑刻書法(如碑帖)成為重要藝術形式。
- 象征意義:比喻事物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如“有口皆碑”。
四、現代應用
現代碑石仍用于:
- 紀念場所(如西安大雁塔碑林)
- 墓碑與宗族祠堂
- 城市地标(如裡程碑)
五、著名案例
葉聖陶在《登雁塔》中描述唐代碑石曆經千年仍字迹清晰,印證其選材與工藝之精。
如需進一步了解碑石形制或具體碑文案例,可查閱《水經注》《釋名·釋典藝》等古籍,或參考西安碑林等實地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碑石是指用于銘刻文字或紀念事物的大型石塊或石碑。它常常被用來記錄曆史事件、紀念英雄人物或者表示重要的地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碑字的部首為石,筆畫數為石(4畫)和卑(4畫)。
來源:碑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在古代,人們常常用大石塊或者大石碑來記錄重要的事物,逐漸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碑石"一詞。
繁體:碑字的繁體寫法為『碑』。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碑字的寫法會稍有不同,比如在篆書時期,碑字的形态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
例句:他們在廟前豎立了一塊碑石,以紀念英勇的犧牲者。
組詞:碑文、碑銘、石碑、石碑文、碑刻等。
近義詞:石碑、石刻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