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厎告的意思、厎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厎告的解釋

訴告。把自己的心意表達與人。《左傳·襄公九年》:“夫婦辛苦墊隘,無所厎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厎告”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分析:

  1. 拆分解析

    • “厎”(讀dǐ或zhǐ):
      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緻”,表示“達到、緻密”,如《尚書·禹貢》中“厎柱”(即砥柱山),引申為“平定、均平”。
    • “告”:
      常見為“禀告、宣告”,如《詩經》中“告于文人”(向祖先禀告)。
  2. 組合含義推測

    • 若按“厎”為“緻”的通假,則“厎告”可理解為“詳盡地禀告”或“徹底達成某事後的報告”,類似于“緻告”。
    • 另一種可能是“厎”取“平定”之意,則“厎告”或指“平定後的宣告”,用于描述完成重大事件後的正式通告。
  3. 使用建議
    由于該詞極罕見且無明确文獻用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若出自古籍,建議查閱原句背景;若為現代生造詞,可能存在用字誤差(如“厎”是否為“砥”或“底”的誤寫)。

建議用戶提供更多語境或确認用字,以便進一步精準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我來告>:《厎告》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厎告》這個詞源自古代漢語,有着豐富的含義。在《康熙字典》中,厎告被解釋為“向神祇請求恩賜或告知祭祀的事情”。也就是說,厎告是人們在宗教儀式中表達自己的虔誠和向神明祈求的一種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厎告的部首是“口”,總共有8畫。

<來源>:

《厎告》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在其中的《商頌·廣載》一篇中就有“筮告于寝,以告于外”一句。由此可見,厎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朝時期的宗教祭祀儀式。

<繁體>:

《厎告》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會有一些差異。《說文解字》中将厎寫作“欠”加上“弓”兩個字,表示向下彎曲。這種寫法主要以象形的方式表現了向神明告禱的動作。

<例句>:

1. 我們在廟會上為豐收祈福,厎告五谷豐登。

2. 求得神靈的庇佑,他們厎告和向神明獻上祭品。

<組詞>:

厎告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厎告者(指進行厎告的人),厎告神明(向神明請求的行為),厎告儀式(進行厎告的宗教儀式)等。

<近義詞>:

與厎告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祭祀、祈禱、禱告等。

<反義詞>:

厎告的反義詞沒有一個确切的對應詞彙,但與向神明祈求相對的概念可以是不信仰或無神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