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管理關市或守關口的官吏。《韓非子·内儲說上》:“ 衞嗣公 使人為客過關市,關市苛難之,因事關市以金,關吏乃舍之。” 陳奇猷 集釋:“關吏,關市之屬吏也。” 北齊 顔之推 《從周入齊夜度砥柱》詩:“馬色迷關吏,鷄鳴起戍人。” 唐 岑參 《函谷關歌》:“野花不省見行人,山鳥何曾識關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關索》:“蓋前代凡遇高埠置關,關吏備索,以挽舁者,故以名耳。”
(2).指海關的官吏。 清 龔自珍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於是有關吏送難者曰:不用呢羽、鐘表、燕窩、玻璃、稅将絀。” 清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寄伯瑤》:“先生在關非關吏,我欲從之問關事。”
“關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管理關市或守關口的官吏
指古代負責關卡、關隘或市場管理的官員,負責檢查過往行人、征收關稅或維持秩序。例如《韓非子·内儲說上》記載:“衞嗣公使人為客過關市,關市苛難之,因事關市以金,關吏乃舍之。”
唐代詩人岑參在《函谷關歌》中也提到:“野花不省見行人,山鳥何曾識關吏。”
海關的官吏
清代後,隨着海關制度的完善,“關吏”也指負責海關事務的官員。例如龔自珍在《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寫道:“有關吏送難者曰:不用呢羽、鐘表、燕窩、玻璃、稅将絀。”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該詞,但在研究古代制度、曆史文獻或文學賞析時仍具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關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關”和“吏”兩個字組成。
部首:關字的部首是關部,吏字的部首是口部。
筆畫:關字共有 6 畫,吏字共有 6 畫。
來源:《關吏》的意思是指負責守衛城關門戶和管理檢查的官員。在古代中國,關吏有着重要的法律和治安管理職責。
繁體:關吏的繁體字為關吏。
古時候漢字寫法:關字在古代寫法中,“關”的頂部是一個雙橋形狀,下面是兩個半身的人物形象;吏字在古代寫法中,“吏”的右側是有五個豎杠的漢字形象。
例句:關吏經常在邊境檢查站進行檢查和搜查工作。
組詞:關吏的組詞有關卡、關防等。
近義詞:關吏的近義詞有關衛、關門、邊境官等。
反義詞:關吏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