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澤的意思、枯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澤的解釋

幹涸的湖泊;枯水。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南之妻》:“夫鳳皇不罹于蔚羅,麒麟不入于陷穽,蛟龍不及于枯澤。鳥獸之智,猶知避害,而況于人乎?” 漢 揚雄 《法言·吾子》:“觀書者譬諸觀山及水:升 東嶽 而知衆山之峛崺也,況介丘乎;浮滄海而知江河之惡沱也,況枯澤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枯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幹涸的湖泊或枯水。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該詞由“枯”與“澤”組合而成:“枯”指失去水分、幹涸,“澤”指水積聚的湖泊或沼澤。合起來表示幹涸的水域或枯水狀态。

  2. 古籍出處

    • 漢代劉向《列女傳·周南之妻》中提到:“蛟龍不及于枯澤”,比喻龍類無法生存于無水之地,暗含環境對生物的限制。
    • 揚雄《法言·吾子》中用“浮滄海而知江河之惡沱也,況枯澤乎”類比閱讀經典與淺顯文字的區别,強調見識廣博後更覺淺薄的道理。
  3. 字義分解

    • 枯:可指植物幹萎(如枯草)、井河無水(如枯井)、肌肉幹癟(如枯瘦),或比喻無趣(如枯坐)。
    • 澤:本義為水聚之地(如湖澤),亦引申為濕潤、恩惠等意(如“潤澤”)。
  4. 擴展用法
    在中醫語境中,曾用“枯澤”形容血氣不足導緻毛發幹枯的狀态(如“血虛之症”),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枯澤”多用于文學或比喻表達,既可指自然現象,也可引申為資源匮乏或精神貧瘠的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澤》的意思

《枯澤》是一個中文詞語,表示土地幹枯、水源枯竭的沼澤地。枯澤可以形容荒蕪的沼澤地,沒有水源,土壤幹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澤》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氵,讀音是kū zé。枯的部首是木,筆畫是4;澤的部首是氵(水的部首),筆畫是8。

來源和繁體字

《枯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記載于《周易·坎卦·九三》:“枯臘,無咎。”枯臘可以理解為冬天時沼澤地幹枯的狀态。

繁體字的寫法為「枯澤」,「澤」字在「澤」的基礎上,多了一個「氵」旁,表示水。所以,繁體字中更強調水源的枯竭。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說文解字》,古時候「澤」的寫法是「彳」字旁邊加上「水」字,表示水流起伏的狀态,與沼澤地形成鮮明對比。

例句

1. 這片枯澤已經幹涸了,再也沒有水了。

2. 這個地區長期遭受旱災,沼澤地都變成了枯澤。

組詞

1. 枯竭(kū jié)- 形容水源完全消失或精力、資源等耗盡。

2. 幹燥(gān zào)- 形容缺少水分,非常幹燥。

近義詞

荒地、幹旱

反義詞

濕地、水源豐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