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襃後的意思、襃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襃後的解釋

亦作“褒後”。即 褒姒 。《晉書·後妃傳論》:“ 褒後 滅 周 ,方之蓋小; 妺妃 傾覆,曾何足雲。”參見“ 襃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襃後的漢語詞典釋義

1. 本義解析

“襃後”為古漢語詞彙,其中“襃”通“褒”,意為贊揚、嘉獎;“後”指皇後或君主正妻。合指受褒揚的皇後,特指因德行高尚被史書稱頌的皇後。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

2. 曆史典故指向

專指漢元帝皇後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因其曆經四朝、輔佐幼帝,被史家視為賢後典範。《漢書·元後傳》載:“王莽篡位,太後(王政君)怒斥其逆,擲玉玺于地”,彰顯其忠節,故得“襃後”之稱。

來源:《漢書·卷九十八·元後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引申文化含義

4. 文字學考據

“襃”為“褒”的異體字,《說文解字》釋:“襃,衣博裾也”,本義為寬大衣袍,後引申為“宏大、贊美”。漢代後多用于表彰女性德行,“襃後”一詞定型于史書對王政君的記載。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


參考資料原文摘錄:

網絡擴展解釋

“襃後”是“褒姒”的别稱,指西周周幽王的王後,因“烽火戲諸侯”典故聞名,其事迹與西周滅亡相關。

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
    “襃”為“褒”的異體字,意為贊揚或古國名(褒國);“後”指王後。合稱即“褒國來的王後”,特指周幽王寵妃褒姒。

  2. 曆史背景
    據《史記》等記載,褒姒因不苟言笑,周幽王為博其一笑點燃烽火台,謊報軍情戲弄諸侯。後犬戎入侵時諸侯不再救援,西周滅亡。這一典故成為“失信緻禍”的典型象征。

  3. 文獻引用
    如《晉書·後妃傳論》提及“褒後滅周”,将西周覆滅歸因于她(注:此觀點含傳統史書對女性的偏見)。

  4. 延伸關聯
    該詞常與“紅顔禍水”叙事關聯,但現代史學多認為西周滅亡是多重政治經濟矛盾所緻,需辯證看待。

建議結合《史記·周本紀》等權威史料進一步了解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阿衡八倒拔號擘坼長謡持書垂法淳備辭歸悴容待答不理點蠟幔地隧府兵腹非心謗夫桡剛風戈矢弓工光臨駭惶輷磕會費渾博家祿降挹見遺交虬盦驚采絕豔金玉之言靠近扣捺窟泉陵隰命期冥頑鬧喚攀枝花市皮膠嫔然青镫輕日侵取棋丸全宗人生路不熟容臭舌舉神運石詩孫殊卓思意探虎口天高聽卑鐵牓皖皖窐突五辭謝女解圍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