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籌饷的意思、籌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籌饷的解釋

亦作“ 籌饟 ”。籌集軍中的糧饷。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 仁皇 震怒,練兵籌餉,為深入計。”《清史稿·文宗紀》:“ 袁三甲 疏請事關籌饟,由軍機處徑交所司,勿發内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籌饷”是一個曆史性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籌饷(拼音:chóu xiǎng,注音:ㄔㄡˊ ㄒㄧㄤˇ)指籌集軍中的糧饷,即籌措軍隊所需的糧食、物資或俸給。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用例

  1. 清代文獻記載
    如《嘯亭雜錄》提到康熙帝因戰事失利而“練兵籌饷”,《清史稿》記載官員袁三甲建議軍機處直接處理籌饷事務。
  2. 近代應用
    1924年,孫中山的大元帥府設立“籌饷局”,以“番攤賭稅”為主要饷源,支持革命活動。此外,洪門曾成立“洪門籌饷局”,動員海外華人資助國内革命。

三、常見誤寫與辨析

“籌饷”易被誤作“酬饷”。“酬”多指回報(如酬謝)或實現(如壯志未酬),與“籌措”無關。

四、擴展說明

籌饷不僅是軍事行動的基礎,也反映了古代及近代政權對資源調配的重視。例如,清代籌饷常涉及中央與地方的協調,而民國時期的籌饷則與革命動員密切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籌饷案例,可參考《清史稿》或近代革命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了解《籌饷》的意思及相關信息

《籌饷》(chóu xiǎ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我們來逐個分析。

部首:

筆畫:12

《籌》指的是用來記賬或計算的竹制工具。這個詞也引申為籌備、籌辦的意思。

部首:

筆畫:17

《饷》意為給軍隊發放的口糧或薪俸。

《籌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軍事管理中。當時,朝廷需要給軍隊發放糧食和薪饷,因此産生了這個詞。古代人們以竹為計數工具,用來記載軍糧和薪金的數量。

關于《籌饷》的繁體寫法是「籌餉」。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籌」是用「⺮」代替「竹」作為部首,「饷」則是用「饣+ 尚」的組合。這兩個字在古代的寫法分别為「⺮⼜」和「⿻饣尚」。

以下是一些關于《籌饷》的例句:

  1. 為了行軍需要,士兵們領取了足夠的籌饷。
  2. 他們正在籌饷,準備組織一場盛大的慶典。

與《籌饷》相關的組詞有「籌劃」、「籌備」等。

與《籌饷》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軍糧」、「薪俸」。

與《籌饷》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一個确切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的解釋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