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功庸的意思、功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功庸的解釋

(1).功勞;業績。《國語·晉語七》:“臣聞之,曰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韋昭 注:“國功曰功,民功曰庸。” 漢 王符 《潛夫論·遏利》:“是故無功庸於民而求盈者,未嘗不力颠也。” 唐 元稹 《王炅兼侍禦史制》:“爾等初喪元戎,能以衆整,送迎新舊之際,不無夙夜之勞。言念功庸,宜升秩序。”

(2).工程的耗費。《資治通鑒·梁武帝大同四年》:“牧守、令長,擅立寺者,計其功庸,以枉法6*論。” 胡三省 注:“庸,用也,勞也,顧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功庸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功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功勞;業績
    指對國家或民衆的貢獻,常見于古籍。例如《國語·晉語七》提到“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韋昭注解為“國功曰功,民功曰庸”。唐代元稹的《王炅兼侍禦史制》中也用“功庸”強調功績的重要性。

  2. 工程的耗費
    指建造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如《資治通鑒·梁武帝大同四年》記載,擅自建寺者需按“功庸”計量,并以枉法論處。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注意

部分網頁(如)提到“功庸”有“注重外表而内在平庸”的形容詞用法,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以權威古籍釋義為準。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國語》《資治通鑒》等文獻,或查看、2、4、5、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功庸

功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功和庸。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由于功庸是一個雙字詞,所以可以按照部首來拆分。

功的部首是力,總共包含了功字的四個筆畫。

庸的部首是廣,總共包含了庸字的底部,再加上廣的三個筆畫。

來源

功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八佾》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如或爾者,則以庸目之。”其意為做事平庸,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繁體

功庸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功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功庸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别。具體來說,「功」字在古代寫作「工」,「庸」字的寫法則更加簡化,隻有丨和廣兩個筆畫。

例句

1. 他一直表現出一種功庸之氣,缺乏進取心。

2. 這個項目的完成幾乎毫無亮點,充滿功庸。

組詞

1. 功利:追求物質利益,不顧道義。

2. 庸碌:指人行動遲緩,缺乏活力。

3. 無功而返:指付出努力卻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近義詞

平庸、常凡、平凡、普通

反義詞

出類拔萃、優秀、傑出、非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