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醮的意思、冠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醮的解释

古代行冠礼的一种仪节。行冠礼时,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宾位酌一次酒,谓之“冠醮”;每三加而总向宾位敬一次醴(甜酒),谓之“冠醴”。《礼记·曾子问》:“於斯乎,有冠醮,无冠醴。” 郑玄 注:“酒为醮。冠礼,醴重而醮轻。” 孔颖达 疏:“醮之所以异於醴者,醴则三加之后揔一醴之,醮则每一加而行一醮,凡三醮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冠醮”是一个古代礼仪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冠醮”指古代男子成年礼(冠礼)中的一种仪节。在加冠过程中,每完成一次冠饰更换(如首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再加爵弁),需向宾客敬酒,称为“冠醮”。与之对应的“冠醴”则是三加冠后统一敬甜酒的环节(《礼记·曾子问》有载)。

二、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冠醮”可比喻庄重场合,如国家庆典、盛大婚礼等。此用法可能源于冠礼本身的严肃性,但核心仍以冠礼仪节为原始意义。

三、仪式流程

  1. 三加冠:依次佩戴不同冠饰,象征身份提升;
  2. 逐次敬酒:每加一冠后向宾客献酒(即“冠醮”);
  3. 特殊用酒:前两次用普通酒,第三次用醴(甜酒)完成“冠醴”。

四、文化意义

该仪式体现了古代对成年礼的重视,通过反复加冠与敬酒强化社会角色转变的庄重性,同时彰显家族地位和礼制规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礼记》原文或汉代郑玄注疏(参考、3、4)。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冠醮》的意思

《冠醮》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加冠戴醮,即古代帝王即位或庆祝重要活动时的加冠祭祀仪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冠醮》的拆分部首是“冫”和“酉”,部首“冫”表示冷,酉表示酒。它的总笔画数为13。

来源

《冠醮》是由两个意义相关的汉字组成而成。冠,表示加冠戴冠,代表着尊贵和权力。醮,指的是祭祀的仪式,特指封禅或庆典时的祭神活动。因此,《冠醮》这个词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加冠祭祀的仪式。

繁体

《冠醮》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冠醮」,其中的字形结构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些不同于现代汉字。《冠醮》在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

1. 皇帝加冕之后,举行了盛大的冠醮仪式。

2. 国家举办盛大的冠醮典礼,庆祝重要节日的到来。

组词

1. 冠军:指在比赛或竞争中获得第一名的人或团队。

2. 酒醉:表示饮酒过量,陷入醉酒状态。

3. 冠名:指在产品或活动中使用特定的名称作为宣传。

近义词

加冠、加冕、祭祀、庆典

反义词

脱冠、罢醮、停止祭祀、庆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