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貫甲的意思、貫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貫甲的解釋

(1).洞穿衣甲。 漢 趙晔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以刺 王僚 ,貫甲達背。” 清 李漁 《風筝誤·習戰》:“可喜的是弓彎夜月,劍倚秋霜,槍能貫甲,箭似穿楊。” 清 李調元 《南越筆記·粵人善鳥槍》:“其曰爪哇銃者,形如強弩,以繩懸絡臂上,遇敵萬銃齊發,貫甲數重。”

(2).穿上衣甲;擐甲。《晉書·李歆傳》:“ 士業 聞,引兵還,為 遜 所逼。 士業 親貫甲先登,大敗之。”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三折:“人人開弓并蹬弩,個個貫甲與披袍。”評彈《再生緣》第十八回:“看她身上是神氣活現,頂盔貫甲,哪能想到是位小姐。”

(3).把衣甲的葉片串連起來。《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馬衍組甲厲兵” 唐 尹知章 注:“組甲,謂以組貫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貫甲"在漢語詞典中主要包含兩層釋義:

一、本義指穿透铠甲 該詞源自古代軍事用語,"貫"表示穿透,《說文解字》釋"貫"為"錢貝之貫",後引申為貫穿之意。《漢語大詞典》記載"貫甲"特指箭矢等武器穿透護甲的能力,《左傳·成公二年》有"矢貫餘手及肘"的描述,印證了這種穿透力的具體表現。

二、引申為武裝狀态 "甲"在《辭源》中解作"古代戰士的護身衣",故"貫甲"亦可理解為穿戴铠甲進入備戰狀态。《漢書·王莽傳》載"将士皆貫甲持弩",此處即指軍隊整裝待發的狀态。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戰争文獻,如《三國志》中多次出現"貫甲執兵"的記載。

漢字結構上,"貫"從貝從毌,本指穿錢貝的繩索,後演變為動詞貫穿;"甲"象形文字描繪铠甲片相連之狀,《說文解字》注"甲象草木戴種甲之形",後專指護身戰甲。二字組合完整呈現了穿透護具與武裝自身兩個維度的語義場。

網絡擴展解釋

“貫甲”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解釋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洞穿衣甲
    指武器穿透盔甲,形容攻擊力極強。例如《吳越春秋》中“以刺王僚,貫甲達背”(用武器刺穿王僚的盔甲直達背部)。

  2. 穿上衣甲(擐甲)
    表示穿戴盔甲的動作,常用于描述将士備戰狀态。如《晉書》記載李歆“親貫甲先登”(親自穿戴盔甲率先沖鋒)。

  3. 串聯甲片
    指将盔甲的葉片連綴成完整護具,屬于制作工藝層面的描述。

二、擴展用法:成語“貫甲提兵”

該詞由“貫甲”衍生而來,指“身穿盔甲,手持兵器”,形容殺氣騰騰的狀态。例如《西遊記》第四十三回提到“貫甲提兵何也”(為何全副武裝)。

三、典型例句

以上内容綜合了不同時期的文獻用例及現代詞典解釋,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適用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敗絮半袖報雠抱德八邪常候程隸充耳炊烝春鷰磁北寸積铢累地廣人希東淨冬窩子斷手續玉多學科獨運匠心兒媳婦兒番蚨風攄風雲叱咤扶行高堂合兵後計晦澀胡椒酒椒花頌計程車經濟林近狀九征開鑼喝道慨爽襕衫老雞頭臨場淩嶒柳葉刀美諡密網淜淜羣魔亂舞入試賞附深豁時臣實濟雙雙泰山壓頂題序銅葉婉詞蓊蒙綫春小經小末尼犀顱玉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