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後的計議。《隋書·陳稜傳》:“衆亂既作,拒之禍且及己,不如僞從,别為後計。”《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況且還要替你商量個後計。”
“後計”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隋書》《初刻拍案驚奇》等文獻,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查詢。
後計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見的意思有“事後計算”、“事後補救”等。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後”和“言”,其中,“後”表示時間順序的後面,而“言”代表口的形狀,引申為言語、談話的意思。結合起來,後計表示在事情發生之後進行計算或補救的行為。
後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後:部首一(丨),筆畫4。
言:部首言(言),筆畫7。
後計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來自《尚書·大禹谟》:“經緯群動,備位思處,物之得失,後計其儆。”意思是“綜觀各種現象和實物的變化,發生經緯變動時,要預先思考好各項措施,以防範事物的得失,事後再計較其慎重程度。”另一種說法是來自《太平廣記·藝文類》:“樂徵以成曲,後計則以為謬鬼。”意思是“當人們創作音樂時,可以根據律呂來完成曲調,但光憑律呂判斷有時也是錯誤的。”
“後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後計」。繁體字起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其形狀和構造相對于簡化字來說更為複雜,仍然保留了更多傳統的字形和書寫風格。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後計”這個詞,在古代的記載中常用“止”字代替“計”字,寫作“後止”。這種古老的寫法在今天已經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時仍然會遇到。
例句:
1. 出門前請将水龍頭關上,免得事後計算損失。
2. 在做出決策之前,要充分考慮後果,避免事後再補救。
以下是與“後計”相關的一些詞語:
組詞:事後計算、後計之人、不作後計、事先計算。
近義詞:補救、事後彌補。
反義詞:事前計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