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手續玉的意思、斷手續玉的詳細解釋
斷手續玉的解釋
斷:砍下;續:接上。砍下手來再接上一塊玉。比喻得不償失。
詞語分解
- 斷手的解釋 .截斷手。古代的一種肉刑。《韓非子·内儲說上》:“ 殷 之法,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 子貢 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古人何太毅也?’”.泛謂手被折斷。 清 王韬 《淞隱漫錄·薊素秋》:“壯士死者
- 玉的解釋 玉 ù 石頭的一種,質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磚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美,尊貴的,敬辭: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稱别人的
專業解析
“斷手續玉”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為了大局或長遠利益,不惜犧牲局部或眼前珍貴的事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典籍的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 字面意思: 砍斷自己的手(斷手),去接續一塊美玉(續玉)。
- 引申義/比喻義:
- 比喻得不償失: 指付出的代價(斷手)遠遠超過了所獲得的價值(續玉),做了非常不值得的事情。強調損失巨大而收獲甚微。
- 比喻輕重倒置: 指在處理問題時,舍棄了極其重要或根本的東西(如同自己的手),去追求或保全相對次要或外在的東西(如玉)。形容本末倒置,取舍失當。
- 強調犧牲的必要性(罕見): 在極少數語境下,也可能用于形容為了保全更珍貴的事物(如國家、大義)而忍痛做出重大犧牲的決心,但這種用法較少見,且核心仍包含巨大代價的意味。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的直接典故來源在常見典籍中記載較少,但其思想内涵與以下典故或論述有密切聯繫:
- 《韓非子·喻老》:記載了“斷指以存腕”的論述:“斷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 這裡明确提出了在面臨兩害時,應選擇犧牲較小的部分(斷指)以保全更重要的整體(存腕)的智慧。雖然用詞不同(指/腕 vs 手/玉),但“斷手續玉”所蘊含的“犧牲局部保整體”或“權衡代價與收益”的核心思想與之高度一緻,可視作其哲理源頭 。
- 《呂氏春秋·審分覽·不二》:有“斷指以免身,利也”的說法,同樣體現了犧牲小部分以保全整體的思想。
- 《莊子·胠箧》:雖然未直接提及此成語,但其關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殚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等論述,包含了對過度追求外在形式(如禮法、珍寶)可能損害自然本性或根本利益的批判,與“斷手續玉”警示的輕重倒置、得不償失有相通之處 。
三、用法與例句
- 用法: 通常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于書面語,帶有較強的批判或警示意味。
- 例句:
- 為了眼前這點蠅頭小利而損害公司信譽,無異于斷手續玉,愚蠢至極。(強調得不償失)
- 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這種斷手續玉的發展模式終将難以為繼。(強調輕重倒置、本末倒置)
- 将軍深知,棄城保軍雖是斷手續玉之痛,卻是保存實力以待反攻的唯一選擇。(強調為大局忍痛犧牲,此用法需謹慎,易與“壯士斷腕”混淆)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得不償失、因小失大、剜肉補瘡、飲鸩止渴、明珠彈雀、殺雞取卵、本末倒置、輕重倒置。
- 反義詞: 一舉兩得、事半功倍、兩全其美、得大于失、權衡得當。
五、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該詞典是收錄漢語詞彙最豐富、釋義最權威的大型工具書之一,對“斷手續玉”有明确收錄和釋義,強調其“比喻得不償失”的核心含義。
- 《漢語成語大詞典》(朱祖延主編):此詞典對成語的源流、演變、用法有詳細考釋,是研究成語的重要參考。
- 《韓非子》(戰國·韓非):作為該成語思想内核的重要源頭文獻,其“斷指以存腕”的論述是理解“斷手續玉”哲學基礎的關鍵 。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提供精準的古漢語字詞釋義,有助于理解“斷”、“續”等字在成語中的具體含義。
“斷手續玉”是一個警示性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或輕重倒置的行為。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先秦法家(如韓非子)關于權衡利害、犧牲局部保全整體的論述。使用時應着重突出其付出的巨大代價與獲得的不成比例,或對事物根本價值的錯誤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
“斷手續玉”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比喻因處理問題不當而導緻得不償失,常指因小失大或犧牲重要部分換取次要利益,最終造成更大損失。
2.出處與典故
源自《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内,輕慮重事,厚德迫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禍。”
原意是批評不慎重考察私下的關系、草率處理重大問題,最終像砍下手再拼接玉石一樣徒勞。
3.詳細解釋
- 字面意義:砍下自己的手,再接上一塊玉。玉雖珍貴,但失去手的代價遠超玉石價值。
- 引申義:比喻因疏忽、短視或錯誤決策導緻珍貴事物被毀,事後懊悔已無濟于事。
4.使用場景
- 決策失誤:如企業為短期利益犧牲長期發展。
- 管理不當:如因小錯解雇核心員工,影響團隊運作。
- 個人行為:如為虛榮消費負債,陷入經濟困境。
5.語法與特點
- 結構:連動式成語,含貶義。
- 用法:多作賓語或定語,如“這種做法無異于斷手續玉”。
該成語強調權衡利弊的重要性,警示避免因局部優化而損害整體利益。可通過《韓非子》等典籍進一步了解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葆塞笨曲辯晰不覊草間長鳴都尉徹侯乘蜺從流崔錯點粧鍛爐多財善賈而外娥月腹有鱗甲勾吳鼓歌顧恤恒民何由懷刷翚矯漿人講閲赍賜潔癖計挍驚肅經學就席積竹決憲居息考取暌攜亮煌煌龍鳳茶鸾偶沒興民風愍惜拈花噢咻飄飐聘約砌累三能殺厲設铎事畜私心淟汩團頭讬處吐訴溫偉烏漆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