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官府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灵州 通远军 界诸蕃族剽略官纲,詔知 灵州 通远军 使 董遵诲 讨之。”
“官纲”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解释可归纳如下:
根据高权威性来源(、),官纲指旧时官府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例如《续资治通鉴》记载的“灵州通远军界诸蕃族剽略官纲”,即指官府运输队被劫掠。
功能性质
作为官府设立的物流体系,主要用于集中运输重要物资(如粮食、军需品等),具有官方垄断性和强制性(、)。
历史背景
宋代文献中频繁出现该词,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记载的案例,反映当时边疆地区通过官纲维持物资供应(、)。
部分文献(如)提到“官方法规”的含义,但该用法较少见,且未在权威历史典籍中发现直接例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用。
如需查看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续资治通鉴》等宋代文献,或通过查字典()、沪江词典()获取详细释义。
官纲是指官员的职责、任务和规范,也是指官员的工作纲要和管理准则。
官(宀+示):宀是宇宙的象形字,示是底部的意思,表示在宇宙之下;官字的意思是位于宇宙之下,即在地上居住。
纲(⺲+糸):⺲是丝字底部的意思,表示掌握、牵引,糸表示丝,表示用丝线来连接;纲字的意思是用丝线连接,表示牵引和引导。
官纲最早见于《左传》中,被用来指代官员的工作纲要和管理准则。
官纲(簡體)、官綱(繁體)
古代的官纲字是「官綱」。
作为一名官员,应该遵守官纲,承担起责任。
官方、纲要、制度、规范。
官制、官方的规定
无纲、无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