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望;高名。亦指有重望的人。 唐 李德裕 《授石雄晉绛行營節度使制》:“朕以彥佐,早升大将之壇,久服上公之冕;資其碩望,任以指蹤。”《宋史·趙普傳》:“自輔弼兩朝,周旋三紀;茂巖廊之碩望,分屏翰之劇權。” 宋 陸遊 《賀葛正言啟》:“上虛佇於嘉言,士共歸於碩望。” 清 曾國藩 《<歐陽生文集>序》:“三子既通儒碩望, 姚先生 治其術益精。” 梁啟超 《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然國民固非不欲舉耆宿碩望以為代表也,諸代表非不欲廣引耆宿碩望以同事也。”
碩望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崇高的聲望與品德
指人因德行高尚、成就顯著而享有的廣泛聲譽。其中“碩”本義為“大、豐盛”,引申為“傑出”;“望”指聲望、名望。形容德高望重、深受敬仰的人物。
例:明代歸有光《祭唐虔伯文》稱其“處鄉黨孝友,臨政貞肅,碩望雅裁,為世模楷。”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查詢
借指聲望卓著的人
作為名詞時,“碩望”直接指代具有崇高社會威望的賢達之士,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重臣或名流的尊稱。
例:《宋史·職官志十》載宋代設“提舉宮觀”一職,專以“碩望”者任之,以示榮寵。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參考鍊接:商務印書館工具書平台
補充說明:
該詞屬書面雅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場合,強調社會地位與道德影響力的統一。其權威性源于對傳統典籍的釋義考據,以上來源均為漢語研究領域的核心工具書,釋義嚴謹且引證翔實。
“碩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疏。
傲棄嗄嘶白雪把與表蒙子摽目表字潮熱燈火棟梁之材鬥試發繇非行風移俗改風喻複性怪生鼓铎國嗣蝦蟆窯環球奸軌戋戋瑣瑣景刻金椀虮虱臣久喪繼缵涓微開阃恐脅來回留學生流言惑衆籠鳥檻猿蜜蠭募格木客大冢鳥巢袍花纀屬覃被秦筆秋祠邵侯瓜設化石承雙尖肅霜恬惔貼納屯衛駝絨驒驒頑昧萎瑣文質梧桐鑲銅木鞋小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