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耇造的意思、耇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耇造的解釋

語出《書·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則鳴鳥不聞。” 孫星衍 疏:“言天不降下老成德之人,我則猶望鳴鳳之不可聞也。”後以“耇造”指老成或老成之人。 清 姚鼐 《家鐵松中丞七十壽序》:“大臣蒙錫福而佐嘉謨者,又皆耇造之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耇造”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複合詞,其含義與“老成德高之人”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耇(gǒu)

    • 本義指長壽、年老的樣貌,特指老人面部因衰老形成的壽斑或背部佝偻的狀态()。《說文解字》釋為“老人面凍黎若垢”,《詩經》中亦有“黃耇鲐背”的表述,均與高壽相關。
    • 引申為對德高望重長者的尊稱。
  2. 造(zào)

    • 在此語境下并非“制造”義,而是指“成就”或“德高之人”。參考《尚書》原文“耇造德不降”,孫星衍疏證強調“老成德之人”的概念()。

二、語源與用法

三、相關拓展

“耇造”一詞承載着對年長賢者的推崇,兼具生理年齡與道德修養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耇造的意思

耇造 (gǒu zà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老年人的智慧和造詣。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耇的部首是耳(ěr),共有6畫;造的部首是土(tǔ),共有6畫。

來源和繁體

耇的來源是古代的意象字。原本是描述人物的耳朵,引申為長者、老人。而後來,它的意義慢慢發展為老年人的智慧和造詣。在繁體字中,耇的形狀基本上與簡體字一緻,隻是某些筆畫有所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會隨着時間變化而有所調整。耇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保持了耳朵的形狀,以表達對智慧的象征。

例句

1. 他已經年過半百,但仍具有耇造之名。 2. 這本書是一位耇造者對人生智慧的總結。

組詞

耇耳(gǒu ěr):指年高而聽力弱的老人。 造詣(zào yì):指在某個領域具有深厚的知識和經驗。 耄耋(mào dié):指年邁的狀态。

近義詞

智者、長者、古人、老成、賢人

反義詞

年輕、初學者、少壯、幼稚、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