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觀場的意思、觀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觀場的解釋

(1).看熱鬧。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評杜詩》:“餘家有 鄭善夫 批點 杜 詩,其指摘疵纇,不遺餘力,然實 子美 之知己。餘子議論雖多,直觀場之見耳。”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事多則關目亦多,令觀場者如入 山陰 道中,人人應接不暇。” 茅盾 《子夜》十:“他知道女客們在二樓那大陽台的涼棚下打牌,姑奶奶兩姊妹和少奶奶兩姊妹剛好成了一桌。 阿萱 和 杜新箨 在旁邊觀場。”

(2).指赴鄉試。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腐歎》:“小子自幼習儒,十二歲進學,超增補廩。觀場一十五次。”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八:“ 康熙 乙卯, 史胄斯 宮詹公典試 浙江 ,子 文靖 公年十八,讀書京邸,宮詹令遲歲觀場,不必亟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觀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使用場景:

一、基本含義

  1. 看熱鬧
    指旁觀或圍觀某一場面,多用于描述對事件、表演等的觀察。

    • 文獻例證:
      明代焦竑在《焦氏筆乘·評杜詩》中提到“餘子議論雖多,直觀場之見耳”,強調旁觀者的視角。
      清代李漁《閑情偶寄》中描述“令觀場者如入山陰道中,人人應接不暇”,形容觀衆面對複雜場景的反應。
      現代作家茅盾在《子夜》中也有“阿萱和杜新箨在旁邊觀場”的用法。
  2. 指赴鄉試
    古代科舉考試中,特指參加鄉試(省級考試)。

    • 文獻例證:
      明代湯顯祖《牡丹亭》提到“觀場一十五次”,描述角色多次參加鄉試的經曆。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中亦有類似記載。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焦氏筆乘》《牡丹亭》等原著,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觀場

觀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觀察場地或場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觀的部首是見,總筆畫數為6;場的部首是土,總筆畫數為12。

來源:觀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場上觀察敵我雙方戰鬥情況的活動。後來,觀場逐漸引申為觀看某一活動或事件的場合。

繁體:觀場。

古時候漢字寫法:觀場。

例句:我很喜歡去足球場觀場,感受比賽的氣氛。

組詞

觀衆、場地、觀看、觀察、場面

近義詞

觀察、目睹、旁觀

反義詞

參與、參加、親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