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ng disgrace on a family] 指做了傷風敗俗的事,使家族門庭蒙受恥辱
這等辱門敗戶羞人甚,倒也不若無兒一世孤。——《元曲選·曲江池》
謂敗壞門風,使家族受到羞辱。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一折:“哥哥,俺是甚等樣人家,着他辱門敗戶。”《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留此無益,不若逐回,庶免辱門敗戶。”
“辱門敗戶”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因行為不端或做出傷風敗俗之事,導緻家族門風敗壞、聲譽受損,使整個家族蒙受恥辱。
二、詞源與出處
三、用法與語境
四、相關詞彙
五、文化意義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社會中對家族榮譽的重視,強調個人行為與家族命運的緊密關聯,至今仍用于警示維護道德與家風的重要性。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可參考《燕青博魚》原文或其他元曲作品。
《辱門敗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遭受嚴重的恥辱,家門受辱,家族聲譽受損。
拆分部首為辶 (走部) 和戶 (戶部)。
總計4個筆畫,其中辶部2個筆畫,戶部2個筆畫。
《辱門敗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這本古代文學作品中。
辱門敗戶 (繁體字)
在古代,辱門敗戶的漢字寫法為:“門”部首放在上面,下面是“辱”,再下面是“戶”。
他的行為讓整個家族陷入了辱門敗戶的境地。
- 辱罵 - 辱害 - 辱倒
- 家門不幸 - 家族蒙羞 - 家門失利
- 驕人家聲 - 家門崇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