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咆烋的意思、咆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咆烋的解釋

亦作“ 咆咻 ”。1.大聲叫嚣。形容人的桀骜不馴。《文選·左思<魏都賦>》:“剋剪方命,吞滅咆烋。” 張載 注:“咆烋,猶咆哮也。” 李周翰 注:“言咆哮不賓者皆除剪吞滅之。”《明史·西域傳一·哈密衛》:“﹝ 哈密 ﹞使臣猶久留,大肆咆烋。”

(2).形容勇猛豪邁。 北魏 荀濟 《贈陰梁州》詩:“大選咆咻士,廣募嫖姚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咆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具有多重解釋,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結構

    • 咆:左右結構,讀作“páo”,本義指猛獸怒吼(如“咆哮如雷”)。
    • 烋:上下結構,讀作“xiāo”,通“哮”,多與“咆”連用,表叫嚣或勇猛之态。
  2. 讀音

    • 拼音:páo xiāo,注音符號為ㄆㄠˊ ㄒㄧㄠ。

二、具體含義

  1. 負面意義:桀骜不馴的叛亂者

    • 指驕傲氣盛、不服管束的叛亂之人。例:
      《文選·左思·魏都賦》:“克翦方命,吞滅咆烋。”張載注:“咆烋,猶咆哮也。”。
    • 明代《明史·西域傳》中亦用于描述使臣的嚣張跋扈:“大肆咆烋”。
  2. 中性/褒義:勇猛豪邁的氣概

    • 形容人勇猛雄壯,如北魏荀濟《贈陰梁州》詩:“大選咆咻士,廣募嫖姚尉。”此處“咆咻”與“咆烋”通假,指骁勇的将士。

三、語境差異


四、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咆烋》的意思

《咆烋》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páo dé,意思是激烈争執、争論激烈。

《咆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咆烋》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火(huǒ)。

《咆烋》一共有11個筆畫。

《咆烋》的來源

《咆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見于《荀子·勸學篇》中的一句話:“舜集曰:‘五帝不誅,兩小兒作咆烋于野,聒聒然天下驚色。”意思是說當時天下還沒有統一時,有兩個小孩子在野外激烈争吵,鬧得天下人紛紛驚訝。從此,這個詞被用來形容激烈的争執。

《咆烋》的繁體

《咆烋》的繁體字是「咆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咆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解釋,「咆」字的古代寫法類似「包」字,「烋」字的古代寫法類似「火」字加上兩點。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因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

《咆烋》的例句

1. 他們在會議上咆烋不休,争執了整整一個下午。

2. 這個問題引發了激烈的咆烋,到最後也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

《咆烋》的組詞

「咆烋」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詞,例如:

1. 咆烋不休:形容争論或争執一直持續不斷。

2. 喧咆烋烈:形容争吵的聲音很大,氣氛很緊張激烈。

《咆烋》的近義詞

「咆烋」的近義詞包括:争吵、争論、争執、激烈辯論。

《咆烋》的反義詞

「咆烋」的反義詞包括:和平、和諧、協商、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