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赍奉的意思、赍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赍奉的解釋

捧持。《西遊記》第三回:“有冥司 秦廣王 賫奉幽冥教主 地藏王 菩薩表文進上。” 清 洪昇 《長生殿·聞鈴》:“前日遣使臣賫奉璽冊,傳位太子去了。”

齎奉:1.供應;奉送。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寵臣貴戚,州郡世家,每有喪葬,都官屬縣,各當遣吏齎奉,車馬帷帳,貸假待客之具,競為華觀。”

(2).攜帶。《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四年》:“二月丙申,遣内侍齎奉宸庫銀三萬兩下 陝西 ,博糴穀麥,以濟飢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赍奉(jī fèng)是古漢語中的複合動詞,由“赍”與“奉”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攜帶并恭敬地呈獻,多用于正式場合或禮儀性行為。以下是權威漢語工具書中的具體釋義及用例:


一、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赍:攜帶、持送;奉:恭敬地獻上。

    赍奉:指鄭重地攜帶某物并進獻給尊長者或重要對象,強調禮儀的莊重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為“持物進獻”,多用于臣子向君主呈遞文書、貢品等場景,隱含尊卑禮節。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658頁)


二、典型用例


三、語義辨析


四、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赍奉”偶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仿古文體,如:“使者赍奉國書,谒見外邦君主。”

(語言演變例證見《近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三國演義》(中華書局)
  4. 《明史·海瑞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6. 《近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漢典線上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赍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fèng,主要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1. 捧持
    指恭敬地手持物品,常見于古代禮儀或文書傳遞場景。例如《西遊記》第三回提到:“有冥司秦廣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

  2. 奉送、供應
    表示贈送或提供物資。漢代王符《潛夫論·浮侈》記載:“寵臣貴戚……各當遣吏赍奉車馬帷帳。” 此處指官員在喪葬場合向貴族世家贈送車馬等物品。

  3. 攜帶
    指隨身攜帶某物執行任務。如《續資治通鑒》描述宋仁宗時期:“遣内侍赍奉宸庫銀三萬兩下陝西,博籴谷麥。” 指官員攜帶銀兩前往赈災。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潛夫論》《續資治通鑒》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鞍山鐵礦邦成備盡被衾避乖龍布庫不揆梼昧殘弊常态朝聞夕改踹蹬舛駁椿菌寸絶大肆砥奬踧足東橫西倒分煙析産高級神經中樞閣齋瑰铄呵羅羅橫從穿貫橫畔皇極門緩征花用揮動儌外井底鳴蛙驚急烈精鋭棘鍼科決勝廟堂沮懈陵誇門衞母體辔首僻謬寝廢傾心吐膽清虛殿瑟韻折當釋險守宮砂斯纏松性苔脯桃殳體理違奪幄坐五鳳樓詳憲嫌好道歉襲迹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