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瞽聩的意思、瞽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瞽聩的解釋

眼瞎耳聾。比喻見聞甚少。 漢 枚乘 《柳賦》:“小臣瞽聵,與此陳詞,于嗟樂兮!”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劇談則方戰而已屈,臨疑則未老而憔悴。雖菽麥之能辯,亦奚别乎瞽聵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瞽聩"是漢語中由兩個單字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與字源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瞽(gǔ):甲骨文象形字,本義為目盲者,特指古代以演奏樂器為業的盲人樂師。《周禮·春官》載:"瞽矇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後引申為"不明事理"之義,如《荀子·勸學》"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2. 聩(kuì):形聲字從耳貴聲,《說文解字》釋作"聾也",原指先天性耳聾,《國語·晉語》"聾聩不可使聽",後衍生出"昏昧糊塗"的比喻義,如成語"振聾發聩"。

二、複合詞解析 組合後的"瞽聩"具有雙重指涉:

三、語言學特征 該詞屬于"同義複詞"構詞法,通過兩個近義語素疊加強化表意效果。在聲韻學層面,"瞽"屬見母魚部,"聩"屬溪母物部,雙聲關系形成音韻呼應,符合漢語雙音節化的構詞規律。

四、現代應用 當代語言實踐中多用于書面語體,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文化批評領域,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認知局限時多用此類典故。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将其列為二級書面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瞽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ǔ kuì,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意義

    • 瞽:指眼睛失明,古代多指樂官或盲人。
    • 聩:本義為先天性的耳聾(《說文解字》),後泛指聽覺障礙。
      合稱“瞽聩”,即“眼盲耳聾”的生理狀态。
  2. 比喻意義
    在文獻中常被引申為“見識淺薄、愚昧無知”。例如:

    • 漢代枚乘《柳賦》用“小臣瞽聩”自謙見聞有限;
    • 晉代葛洪《抱樸子》以“瞽聩”形容人缺乏明辨能力。
  3. 結構特點
    該詞由“瞽”(上下結構)與“聩”(左右結構)組合而成,字形上分别對應眼、耳感官的缺陷。

  4.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對事物缺乏全面認知的狀态。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國語》《抱樸子》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聱牙诘曲編甿朝儒硩采川軍春芽大解當待抵遏凍雷短狀二拍發蒙啟滞泛泆費煩非毀風鑾偾驕分文不取跗萼連晖赙施歸薄杭育褐衣不完彗光灰頹活脫脫角規解水徑界寖陋救難解危橘露拒卻劇子看樣子寬仁款雜老來少令公香林子邏輯甿心憫惜情根升斛蛇銜食分水漬述律祀孔堂幅貪啬桃色下船閑冰期相父祥刑先人後己顯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