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公香的意思、令公香的詳細解釋
令公香的解釋
見“ 令君香 ”。
詞語分解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專業解析
"令公香"是一個源自中國曆史典故的固定詞組,其核心含義并非指具體的香料,而是比喻德高望重之人的德行風範對他人産生的深遠影響和熏陶。它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
詳細解釋:
-
典故來源與核心人物:
- 該典故源于東漢末年名臣荀彧(字文若)。荀彧官至尚書令,故被尊稱為“令公”。據南朝宋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惑溺》篇記載:“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 唐代徐堅等編纂的《初學記》卷十一引《襄陽記》也有類似記載:“劉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
- 這些記載描述荀彧身上帶有香氣,以至于他坐過的地方,香氣三日不散。這裡的“香”最初可能指他實際使用的香料(如熏香),但更重要的是其象征意義。
-
詞義引申與象征意義:
- 荀彧是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以品德高尚、才識卓絕、忠于漢室著稱,被譽為“王佐之才”。因此,“令公香”中的“香”很快超越了其物理屬性,被賦予了深刻的道德寓意。
- 象征德行芬芳: “香”被用來比喻荀彧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操守如同香氣般美好、令人敬仰。正如《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所釋:“後多以‘令公香’指高雅人士的風采。”
- 象征深遠影響: “坐處三日香”的形象描述,生動地比喻了荀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風範對周圍環境和他人的深刻影響與熏陶,如同香氣般持久不散。這種影響是積極的、正面的,令人如沐春風。
-
後世運用與文化内涵:
- “令公香”在後世文學作品中常被引用,用以贊美位高權重、德高望重者的風範及其對他人或後輩的教化之功。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在《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中寫道:“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後人多以“令公香”典故來解讀此詩中“老鳳聲”所代表的父輩(韓瞻,時任尚書省某部郎中,亦可尊稱“令公”)對子輩(韓偓)的熏陶影響。
- 這個詞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的高度重視,強調真正的領袖或賢者不僅要有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其德行能如香氣般感化、滋養他人。
“令公香”源自東漢荀彧的典故,字面指其坐處留香,深層含義則比喻位高德劭者的崇高品德、風範及其對他人産生的持久而美好的熏陶與影響。它超越了具體的嗅覺感受,成為中國文化中一個贊美德行芬芳、澤被後人的經典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令公香”是一個與曆史典故相關的詞語,其含義和來源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令公香”是“令君香”的同義詞,主要用于形容高雅人士的風采或遺留的香氣。該詞源自東漢末年的名臣荀彧,因其曾任尚書令,人稱“荀令君”,故得名。
2.典故出處
- 人物背景:荀彧為東漢政治家,以德行和才華著稱,官至尚書令(相當于宰相),故被尊稱為“令君”。
- 異香傳說:據《太平禦覽》引晉代習鑿齒《襄陽記》記載,荀彧身帶異香,到他人居所後香氣三日不散,遂有“令君香”之說。
3.文學引用
該典故在詩詞中常被化用,例如:
- 唐代李百藥:“雲飛鳳台管,風動令君香。”
- 王維:“遙聞侍中佩,闇識令君香。”
均以香氣象征荀彧的高雅風儀或對前賢的追慕。
4.詞義延伸
後世“令公香”既可指具體的香氣殘留(如“三日香氣不歇”),也可抽象比喻文人雅士的品格風範。
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中将“令公香”與“令君香”混用,實為同一典故的不同表述。需要注意的是,“令公”一詞在唐代後多指中書令(如郭子儀稱“郭令公”),但“令公香”仍沿用荀彧的典故,未指向其他人物。
别人正在浏覽...
安劉百壺辯數鼈封擯落不同凡響長沒程朱學派傳考倒車倒空大雅扶輪凋敗蝶魂惇淳反撥浮戾傅岩剛健高調宮莊官燭輥軸皓齒很心呼啦啦昏喪寄滅精兵強将侰束聚傘花序來甯懶驢愁靈湫緑英迷蕨冥職内囊凝霜徘翔般伏癖好鉛霜奇門遁甲輕賤琴韻棄親屈信善勝世利受主搜腸涒歎網辟挽鹿完繕未婚妻惟正之供相機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