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啬的意思、貪啬的詳細解釋
貪啬的解釋
貪得吝啬。 漢 徐幹 《中論·慎所從》:“詐虐無親,貪嗇專利。” 宋 歐陽修 《兵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杜公墓志銘》:“ 閩 俗貪嗇,有老而生子者,父兄多不舉,曰:‘是将分吾貲。’” 清 查慎行 《翁康饴寓齋看芍藥分韻得面字》詩:“書生例貪嗇,耳目有歆羨。”
詞語分解
- 貪的解釋 貪 (貪) ā 求多,不知足:貪玩。貪杯(過分好喝酒)。貪婪。貪污(利用職權非法地取得財物)。貪戀(十分留戀)。貪心。貪圖。貪財。貪求。貪權。貪欲。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
- 啬的解釋 啬 (嗇) è 小氣,該用的財物舍不得用:吝啬。 古同“穑”,收割莊稼。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貪啬(tān sè)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指既貪婪又吝啬的雙重性格特征,強調對財物過度索取卻不願付出的矛盾心理。以下是權威詞典釋義及文獻例證:
一、核心釋義
- 貪婪而吝啬
指對財物極度渴望獲取(貪),同時極度吝惜支出(啬),體現人性中自私與矛盾的負面特質。
例證:《聊齋志異·霍女》載:“貪啬者必遇此曹破其財。” 指貪吝之人終因過度斂財招緻損失 。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 單字溯源:
- 貪(tān):《說文解字》釋為“欲物也”,即對財物無節制索求。
- 啬(sè):《說文》注“愛濇也”,意為吝惜、不肯給予。
二字合成後,強化了“隻進不出”的貶義色彩 。
三、文獻用例
- 古代典籍
《漢書·貨殖傳》批判富商“貪啬忍取”,揭露其剝削民衆的卑劣行徑 。
- 近現代用法
魯迅《書信集》以“貪啬”諷刺守財奴心态,延續其批判性内涵 。
四、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貪吝、悭吝、吝啬
- 反義詞:慷慨、樂施、疏財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聊齋志異》蒲松齡(清)
- 《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受版權限制,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詢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貪啬”并非現代漢語中的規範用詞,可能是“貪婪”與“吝啬”的合并表述,或存在書寫錯誤(如本意為“吝啬”)。以下是兩種可能性分析:
-
若為“貪”+“啬”的組合
- 貪:指對財物、利益等有過度的占有欲,不知滿足(如“貪財”“貪心”)。
- 啬:指過分愛惜財物,不願給予或花費(如“吝啬”“啬刻”)。
組合後可能形容一種既想無限索取、又不願付出的矛盾性格,但此用法缺乏權威詞典收錄,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若為書寫錯誤
- 常見詞應為“吝啬”,讀作lìn sè,意為“過分小氣,舍不得給予或花費”(例:他對朋友很吝啬,從不請客吃飯)。
- 或“貪婪”,讀作tān lán,指“對財物、權力等過度渴求”(例:貪婪的商人總想賺取更多利潤)。
建議:
- 若需表達“小氣”,請使用“吝啬”;若指“過度索取”,則用“貪婪”。
- 若堅持使用“貪啬”,需在上下文中明确定義,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盎齊安綏百年諧老包攬賓屬不讬谄奉饬怪抽恸穿鼻瘯蠡殚智竭力砥平帝州盾鼻恩眷訪事員福建副油箱闳敞懷揣懷黃佩紫嘩讦揮淚檢擇角觝社驚孱景符凈練金圖擠手捏腳積污曠抱邁德門士面授密款鳥機抛朵配比潛光犬吠之盜宂碎山盟海誓少形飾聲時文霜彩水家順門順志絲棧岧嶢土階屯雷罔費鳁鲸文卷烏棗消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