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抵遏的意思、抵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抵遏的解釋

遏止。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其沿海文武将吏,有能連次鏖戰、抵遏賊鋒、阻賊下船不得登岸者,雖無首級,以奇功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抵遏”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角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抵”本義為“推擠、抗拒”,如《漢書·禮樂志》中“抵冬降霜”;“遏”指“阻止、抑制”,如《詩經·大雅·民勞》中“式遏寇虐”。二者合成後,“抵遏”表示“以強力阻止或抵抗”,多用于描述對抗外力或抑制某種趨勢的行為。

從構詞特點來看,“抵遏”屬于同義複詞,兩字均含“阻止”義,組合後語義強化。據《古代漢語詞典》記載,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偶有出現,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曾用“抵遏流俗”形容對世俗風氣的抵制。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特定語境下仍具表現力,常見于學術著作中對曆史事件或思想抗争的描寫。

權威語料庫顯示,“抵遏”常與“思潮”“攻勢”“侵蝕”等抽象名詞搭配,如“抵遏西方文化沖擊”“抵遏不正之風”。需要注意的是,該詞與“抵禦”“遏止”存在細微差異:前者強調雙向對抗中的主動抵抗,後者側重單向度的制止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抵遏”是一個漢語詞語,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dǐ è,意為遏止,指通過抵抗或阻擋來制止某種行為或趨勢。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出自明代唐順之的《條陳海防經略事疏》,原文提到沿海官員通過“連次鏖戰”來“抵遏賊鋒”,即通過持續作戰阻止敵人進攻。

3. 結構與詞義分析

4. 例句參考
現代可結合語境使用,例如:“邊防軍奮力抵遏了非法越境行為。”

5. 相關拓展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軍事描述中。

别人正在浏覽...

半影閉隔長率車座齒目典爨定時鐘豆祭獨腳蓮額外負擔反潛機幞囊觀漁何時紅鉛黃要環珓狐憑鼠伏郊棷揭瘡疤解鈴須用系鈴人讦揚金飯碗金胄均徧鞫為茂草龛燈伉俪榮諧孔情周思空頭人情苦果窺鏡連二竈兩樣靈河旅況媽拉巴子秘紀明蝦喃喃咄咄能員捏塑嘔軋盤踞蟠龍卧虎樵米親在鞣酸桑谷輸電瑣辭脫手彈丸馱送文杏五眼烏衣門第相揖枭裂斜景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