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孤立無助。《東觀漢記·堅镡傳》:“時 萬脩 病卒, 鐔 獨孤絶,南拒 鄧奉 ,北當 董訢 。一年間,道路隔塞,糧饋不至。”《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外無應援,内乏糧儲,勢力孤絶。”
(2).謂孤零,孤單無伴。 唐 薛能 《一葉落》詩:“無雙浮水面,孤絶落關頭。” 宋 蘇轼 《壺中九華詩》:“念我 仇池 太孤絶,百金歸買碧玲瓏。” 清 龔自珍 《十月廿夜大風不寐書懷》詩:“側身天地本孤絶,矧乃氣悍心肝淳。”
(3).高峻;高聳。 唐 顧況 《弋陽溪中望仙人城》詩:“何草乏靈姿,無山不孤絶。” 宋 蘇轼 《與客遊道場何山得鳥字》詩:“中休得小庵,孤絶寄雲表。” 宋 陸遊 《題四仙像》詩:“歸卧青山孤絶處,白驢半伴白雲閑。”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宋 時 真定 木浮圖十三6*級,勢尤孤絶。”
(4).謂清幽僻靜。 宋 文同 《面川亭》詩:“幽亭最孤絶,直入亂叢間。”
(5).指幽靜的處所。 宋 林逋 《追和彭城太尉夏月寄題湖上湛然大師房》:“海岸空聞有孤絶,山中休道更清涼。”
(6).見“ 孤經絶句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孤絕漢語 快速查詢。
孤絕
一、核心釋義
“孤絕”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例:“他性格孤絕,不喜與人交往。”
例:“這座山峰姿态孤絕,傲視群巒。”
二、字源與古典釋義
二者組合後,最早見于古典文學,如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以“孤舟”暗喻遺世獨立之境。
三、文學語境中的引申
形容地理位置的偏遠閉塞,如沈從文《邊城》:“茶峒地方憑水依山,孤絕而甯靜。”
指人格或藝術風格的超凡脫俗,如王國維評蘇轼詞“曠達孤絕,自成高格”。
表達極緻的孤獨感,魯迅《野草·影的告别》:“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并且再沒有别的影在黑暗裡,隻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于我自己。”
四、權威辭書定義
孤絕:① 孤立隔絕。② 獨一無二;無可比拟。
形容人迹罕至、遠離塵世,亦指品性清高絕俗。
參考資料
查看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
查看鍊接(漢語大詞典官網)
“孤絕”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理解。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孤立無助
指處于缺乏支援、處境艱難的境地。例如《東觀漢記·堅镡傳》記載:“時萬脩病卒,镡獨孤絕,南拒鄧奉,北當董訢”,描述人物孤立無援的狀态。
孤單無伴
強調個體因失去陪伴而産生的孤獨感。宋代蘇轼在《壺中九華詩》中寫道:“念我仇池太孤絕”,以此表達對孤寂處境的感慨。
高峻超然
唐代顧況《弋陽溪中望仙人城》詩句“無山不孤絶”,以“孤絕”形容山勢高聳險峻,引申為事物超凡脫俗的氣質。
清幽僻靜
宋代林逋詩句提到“海岸空聞有孤絕”,此處指幽靜遠離塵嚣的場所,賦予詞語環境意境的表達。
提示: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詩詞等經典用例。若需深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世說新語》《續資治通鑒》等原著。
阿土古百葉紅邦瘁被寵若驚邊垆不差毫發常山蛇呈身徹劄淳懿鋤梃骀宕代奏打啓發抵刑隊帥風媒花風書附會格魯吉亞孤丁孤經黃杜鵑黃要魂魂将位戒禁京秩蹶然鞫決開場白禮愛躐等林占流禍吏隱律谷蒙被磨叨木杻丕的芘芣平路掊刻畦夫遒铎如狼牧羊三上五落上坡路什篇使性謗氣殊特私納擡眼挺确拓羯萬用電表未刻相門戶西京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