躐等的意思、躐等的詳細解釋
躐等的解釋
[skip over the normal steps] 越級;不循原有序列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禮記·學記》
詳細解釋
逾越等級;不按次序。《禮記·學記》:“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孔穎達 疏:“踰越等差。” 宋 沉括 《謝知制诰表》:“如臣之比,蓋不出庶寮之間;量力而共,詎敢蒙躐等之進。” 郭沫若 《我的學生時代》:“學問是嚴整的一套,你不能夠躐等,也不能夠中斷。”
詞語分解
- 躐的解釋 躐 è 超越:躐級。躐進。躐等(超越等級,不按次序)。 踐踏,踩。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等的解釋 等 ě 古代指頓齊竹簡(書)。 數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齊觀。 表示數量或程度的級别:等級。等次。等第。等而下之。 特指台階的級。 種,類:這等事。 表示同一輩
網絡擴展解釋
“躐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定義
- 含義:指不按次序、超越等級或常規步驟的行為。例如在學習或晉升中跳過必要階段,直接進入更高層次。
- 構成:“躐”表示跨越、踐踏,“等”指等級或次序,組合後強調“越級”的核心意義。
2.經典出處
- 最早見于《禮記·學記》:“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強調學習應循序漸進,不可跳過基礎階段。
- 宋代沈括《謝知制诰表》中也提到“躐等之進”,指越級晉升。
3.用法與語境
- 教育領域:常用于批評急于求成的學習态度,如“避免躐等,夯實基礎”。
- 社會行為:可形容職場或制度中不按規則晉升的現象,如“躐等提拔”。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越級、僭越、超階
- 反義詞: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恪守本分
5.文化關聯
- 古代禮儀制度重視等級秩序,“躐等”常含貶義,如《幼學瓊林》将其與“足恭”(過分禮貌)對比,體現對不合規範行為的批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禮記》原文或相關訓诂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躐等的意思
躐等(lè dě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超越、跨越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躐等由“足”部和“領”部組成,總共有13畫。
來源
躐等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乃用其躐等,以貴其勝。”這裡指的是要學習古人的優點,超越他們,使自己變得更出色。
繁體
繁體字“躡等”同樣具有相同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躐等的寫法稍有不同,使用的字形為“蹂(róu)”、“逸(yì)”。
例句
1. 他的成就已經躐等了前人。
2. 互聯網技術使信息傳播跨越了時空的躐等。
組詞
躐達(lèdá):越過、超越。
躐前(lèqián):超越過去的成就。
近義詞
超越、超過、突破。
反義詞
局限、受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