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遭受;受到。 漢 揚雄 《長楊賦》:“遐氓為之不安,中國蒙被其難。”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臣蒙被恩澤,日與羣臣序立 紫宸殿 陛下。” 明 張居正 《葬地論》:“将來之福,尚屬杳茫;見前之禍,輒已蒙被。”
(2).頭和身體蒙蓋于被中。《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 李夫人 病篤,上自臨候之。夫人蒙被而謝曰:‘妾久寝病,形貌毀壞,不可以見帝,願以王及兄弟為託。’”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不師古之蹤跡,猶蒙被而卧耳。”
“蒙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éng bèi,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遭受、承受(苦難或恩惠)
指被動地接受某種境遇,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用被子覆蓋頭與身體
描述人将頭和身體蒙在被子中的動作。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蒙被”作為成語時,引申為“被欺騙或蒙蔽”,源于狐狸蒙被假死欺騙獵人的寓言故事。但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未明确出現,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蒙被是一個漢字詞彙,由“蒙”和“被”兩個字組成。在這個詞中,“蒙”是一種植物的名稱,指的是蒙蒙的、茂密的樣子;“被”表示被子,即用來蓋在身上保暖的東西。
蒙被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衣”。其中,“艹”表示草木;“衣”表示與服裝有關的意思。
蒙被的總筆畫數為14,其中“蒙”有10畫,而“被”有4畫。
關于蒙被這個詞的來源,曆史上并沒有明确的記載。由于“蒙”是表示植物的名稱,而“被”是表示被子的意思,因此可以推測蒙被應該是古人用來形容被子材質或者是被子外觀的一個詞彙。
在繁體字中,蒙被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蒙被仍然使用“蒙被”的寫法,沒有發現其他變體。
以下是關于蒙被的例句:
1. 她在寒冷的冬天裡緊緊蒙着被子,享受着溫暖的睡眠。
2. 我感冒了,醫生建議我要好好蒙被,多休息。
1. 蒙蒙:形容植物茂密的樣子。
2. 被子:用來蓋在身上保暖的東西。
3. 蒙古:亦稱*********,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
1. 毯子:也是用來蓋在身上保暖的東西,與被子類似。
2. 被褥:指的是被子和床上用品的總稱。
1. 敞開:與蒙被相對,表示沒有被子蓋着。
2. 裸露:指的是暴露在外面,沒有遮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