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具名。木制手铐。《水浒傳》第三十回:“牢子獄卒,把 武松 押在大牢裡,将他一雙腳晝夜匣着,又把木杻釘住雙手。”
木杻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語詞,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具體釋義如下:
指木質的手铐或枷鎖,用于拘束犯人手腕。此義項源于“杻”的本義,《說文解字》釋“杻”為“械也”,即拘禁工具。唐代法典《唐律疏議·斷獄》明确規定:“諸囚徒流枷鎖杻,皆有長短廣狹之制。”清代沈家本《曆代刑法考》亦考證:“杻,手械也,以木為之。”可見“木杻”是古代司法制度中常見的刑具。
指木質農具(如犁、耧等)上用于連接或轉動的關鍵構件。元代農書《王祯農書·農器圖譜》記載:“耧車……其柄長七尺,中置杻鬥。”明代《農政全書》進一步說明:“木杻為耧足樞紐,以控深淺。”此處“木杻”借刑具的束縛功能,喻指農具中起固定作用的木質部件。
“杻”從木、丑聲,《集韻》注音“敕九切”(今讀chǒu),本義與束縛相關。因古代刑具多由硬木制成,故稱“木杻”。後詞義擴展至農具領域,體現了漢語“工具功能相似則名可相移”的認知邏輯。《漢語大詞典》将其歸入“木制器械”語義類。
權威參考來源:
“木杻”是古代刑具名稱,指木制的手铐,主要用于束縛犯人雙手。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刑具分類或“杻”字的其他含義,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中國法制史》等專業資料。
抱才别業捕生財旺生官叱撥出閣處交次後鏙錯公聲垢玩寡孀合虛黃串餅歡呼歡娛椒墀賈鬻肯尼亞磕頭如搗萊子療貪寮佐靈繡溜索龍睛籠禽檻獸羅圈腿緑沉沉毛愣拼搶僻執前光情華侵淩七竅冒火權富揉煉歃盟觞飲山迳善相韶儀舌敝唇焦升統神谟遠算是凡市樓逝路式圍素館擡轎子桃花泉謄搨庭诰推賢進善吐絮無賴香楠象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