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吏隱的意思、吏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吏隱的解釋

(1).謂不以利祿萦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唐 宋之問 《藍田山莊》詩:“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 江州 左 匡廬 ,右 江 湖 ,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遊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雲水間。”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芗畇公挽聯》:“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人如菊淡;鯉庭侍養,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

(2).山名。一名 窪尊山 。在 浙江省 缙雲縣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地上》:“ 吏隱山 ,在 縉雲 ,縣令 李陽冰 退居于此山,創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陽冰 鑿石為窪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六·處州府》:“ 吏隱山 ,縣治東北,一名 窪尊山 ,以 唐 縣令 李陽冰 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吏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一、核心含義:居官如隱的處世态度

指官員雖身居官職,但心境如隱士般超脫,不以功名利祿為人生追求。這一概念體現了古代士大夫在仕途與隱逸之間的調和。例如:

二、文化延伸:獨特的隱逸精神

宋代士大夫将“吏隱”發展為一種文化精神,通過這種折衷方式,既保持官場身份,又追求精神自由。如明代李東陽的矛盾心态:身處台閣卻以“吏隱”自居,在朝堂之上營造“山林”精神家園。

附:地理名稱

特指浙江省缙雲縣的“吏隱山”(又名窪尊山),因唐代縣令李陽冰在此建亭隱居而得名,其南側有他鑿石而成的窪尊遺迹。清代地理學家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對此山有明确記載。

這種思想反映了古代知識分子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矛盾調和,成為傳統隱逸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吏隱》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吏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官吏隱秘或官員隱居。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的部首是口(kǒu),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吏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王安石的詩作《登飛來峰》中,後來成為一個通用的詞語。

繁體

繁體字為「吏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吏隱」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吏隱”的組合,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

例句

1. 張先生從政多年,感到腐敗現象嚴重,決定選擇吏隱。

2. 吏隱已久的李官員,終于受到了州城裡人們的矚目。

組詞

1. 吏治 (lì zhì):指官員治理國家、地方的事務。

2. 吏職 (lì zhí):指官吏的職業或工作。

近義詞

隱退 (yǐn tuì):指官員或知名人士主動退隱。

反義詞

出仕 (chū shì):指開始擔任官職或投身政治事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