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吏隱的意思、吏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吏隱的解釋

(1).謂不以利祿萦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唐 宋之問 《藍田山莊》詩:“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 江州 左 匡廬 ,右 江 湖 ,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遊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雲水間。”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芗畇公挽聯》:“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人如菊淡;鯉庭侍養,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

(2).山名。一名 窪尊山 。在 浙江省 缙雲縣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地上》:“ 吏隱山 ,在 縉雲 ,縣令 李陽冰 退居于此山,創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陽冰 鑿石為窪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六·處州府》:“ 吏隱山 ,縣治東北,一名 窪尊山 ,以 唐 縣令 李陽冰 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吏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複合詞,由"吏"(官員)與"隱"(隱居)構成,指古代士人在擔任官職時保持隱士心境的生活方式。該詞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南朝宋鮑照《遊思賦》中"訪古今于萬裡,共商略于吏隱"即展現仕宦與隱逸的雙重追求。

從詞義演變看,"吏隱"包含三重内涵:其一指官員隱于官場,如唐代白居易《江州司馬廳記》所述"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給家,州民康非司馬功,郡政壞非司馬罪,無官責,無事憂,謂之吏隱";其二指在任職地營造隱逸環境,如宋代蘇轼任杭州通判時,将官邸稱作"吏隱亭";其三指官職清閑而俸祿微薄,如清代趙翼《題王夢樓倥偦說》詩注"君官止校官,而自號夢樓,蓋取吏隱之意"。

該詞在文學創作中形成獨特意象體系,常與"琴鶴""松菊""漁樵"等意象組合,如元代張養浩《慶東原》"晁錯原無罪,和衣東市中,利和名愛把人般弄。付能刓刻成些事功,卻又早遭逢著禍兇。不見了形蹤,因此上向鵲華莊把白雲種。鶴作伴,松為友,鵲華隱,吏隱堂"。這種"朝隱"思想,折射出古代知識分子在入世與出世間的平衡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吏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一、核心含義:居官如隱的處世态度

指官員雖身居官職,但心境如隱士般超脫,不以功名利祿為人生追求。這一概念體現了古代士大夫在仕途與隱逸之間的調和。例如:

二、文化延伸:獨特的隱逸精神

宋代士大夫将“吏隱”發展為一種文化精神,通過這種折衷方式,既保持官場身份,又追求精神自由。如明代李東陽的矛盾心态:身處台閣卻以“吏隱”自居,在朝堂之上營造“山林”精神家園。

附:地理名稱

特指浙江省缙雲縣的“吏隱山”(又名窪尊山),因唐代縣令李陽冰在此建亭隱居而得名,其南側有他鑿石而成的窪尊遺迹。清代地理學家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對此山有明确記載。

這種思想反映了古代知識分子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矛盾調和,成為傳統隱逸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别人正在浏覽...

愛不忍釋闆平扳牽邊吏裱法才卿滄滄涼涼慘悸長樂晨早侈君充分存注戴維營大宿靛藍電力線點絢典則俊雅風霆篙楫公斤公聲乖亂閨箴孤怯皓腕恒久呵嚷黃粱活字版胡戲奬遇監視戶假招子九禁絶命詞可着厲然碌碌無為錄取墨汁未幹募召皮帶牽強附會三後深機市井私瘗跳舞同心頭疼腦熱托意望宗文始嗚哩哇啦誤傷下江枵腹小爐匠